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动物疫控 > 工作动态

布病防控出新招 源头防控取实效

--

日期:2024-04-17

2022年以来,重庆市武隆区面对山羊产业发展态势迅猛,全市人间、畜间布病感染反弹加剧的严峻局面,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将畜间布病个体阳性率由2021年的0.77%下降至2023年的0.08%,降幅89.61%,人间发病率由2021年的2.75/10万降至2023年的0.25/10万,年病例数减少10例,降幅90.91%。实现人间、畜间布病感染率逆势下降,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成效突显。

一、定方向,使硬招,属地责任扛牢压实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率先制定《武隆区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将全区26个镇街细分为重点防控乡镇和一般防控乡镇,分类实行有效防控措施,计划通过3年(2022—2024年)时间,逐步降低牛羊布病感染率。对重点防控乡镇加大监测、巡查、宣传培训的频次和力度,全覆盖开展高危人群布病筛查,强化调运监管;对布病疫情严重的2个乡镇组织开展逐场(户)逐头(只)监测净化。二是压实属地责任。各镇街将布病防控工作责任落实到专人,与当地牛羊养殖企业全覆盖式签订《畜间布病防控责任书》,明确镇街属地管理责任和养殖企业防疫主体责任,统一目标认识,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切实做好畜间布病防控工作。

二、变思维,用巧招,防控意识强化提升

一是宣传图纸通俗化。为便于当地养殖场(户)主理解,自主编制了可粘贴式《布鲁氏菌病防治宣传挂图》《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明白纸》,深入浅出地宣传布病防控基础知识,广泛张贴于各牛羊养殖场所、居民集中居住点,共计发放图、纸3000余份,悬挂宣传标语50余幅。二是培训频次常态化。结合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组织乡镇驻村干部、畜牧兽医机构人员、村社干部逐乡逐镇开展培训30余次,深入院坝村户开展宣讲,使布病防控意识深入人心。三是培训内容多样化。开展各类布病防控培训40场次,涵盖布病防控专题知识、山羊养殖技术、高危人群布病防治知识、布病检测技术等多方面内容,参训人员超5000余人次。通过全方位、多层次、连续性宣传培训,重点人群对布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90%以上,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人员的布病防治知识普及覆盖面达95%以上,全面提升了养殖场户防疫主体责任意识,逐步从“要我防”向“我要防”转变。

三、强监管,出真招,调运引“疫”高效化解

武隆区畜牧兽医部门主动入位,通过“四个机制”有效破解调运引“疫”难题。一是创建引种前置监测机制。由养殖场户在引种前自主申请,区动物疫控机构组织专人自带设备,随同养殖场户前往市外或区外输出地养殖场对待引动物逐头(只)开展布病监测,对同群或同圈舍动物开展随机采样监测,并建议养殖场户从布病净化场或阴性场引入检测为阴性的动物。自引种前置监测实施以来,区、镇两级共派出人员130余人次,开展引种前监测70场次,有效规避了阳性种用动物的引入。二是严格落实隔离监测机制。结合山羊产业发展项目,将30天隔离观察期后布病监(检)测合格报告作为项目验收依据。全区已按照此验收标准,验收了新建、改扩建规模50只以上的山羊养殖场92个,积极保障了山羊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推广实行养殖场户自检机制。选用与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比对合格的胶体金检测卡,由区级统一采购并免费发放到养殖场户,引导养殖场户区内引种、互换种公羊时开展布病自检,降低布病发生风险。累计发放检测卡2000套,各乡镇(街道)指导养殖场户开展自检200余次。四是建立阳性场点标注机制。对监测发现的布病阳性场点进行标注,动物加戴由区动物疫控机构自制的专用耳标号牌,用以区分阳性场点与阴性场点,避免风险畜群的阴性动物被引入其他场点。转入常规监测后,该场动物仍不得再转群饲养,仅限屠宰使用。

四、重协同,亮实招,联防联控有效运转

一是实现布病防控多部门联防联控。建立区政府统一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资源力量统筹调配的防控工作机制,明确布病防控各成员单位职责,压实责任,形成联防联控机制。二是注重与卫健部门密切合作。按照“疫控查畜、疾控查人、溯本求源、有效处置”的原则,牵头与卫健部门开展“相互通报、信息互通、协作配合、共同防范”的全面合作,监测到畜间布病阳性立即通知卫健部门开展相关人员布病检测,协助卫健部门建立高危人群布病筛查库,及时发现感染病例,保障人员身体健康。三是强化农业系统内部机构的协作配合。加强动物疫控机构、动监机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沟通和协作,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动物规范有序调运,共立案查处3起违规调运牛羊行为,有效控制布病跨区域传播风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