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0)日
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
“贯彻二十大建设新重庆”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第六场)
介绍了重庆“三农”工作有关情况
回答了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邹乐 摄
发布人:
刘贵忠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局长
陈 勇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
周 松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华龙网记者:今年6月份重庆召开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大会,目前最新情况如何?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陈勇回答记者提问 邹乐 摄
陈勇介绍,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作为全市五千亿级支柱产业纳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一体打造,重庆高位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主要强化了四方面的政策措施:
①完善产业政策。推动出台《关于大力度推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黄金十条”支持政策,全面梳理现有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普惠性政策35条,成功举办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2023中国国际肉类产业周、第二十一届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2023中国(重庆)国际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等相关活动,设立百亿级产业生态基金。
②实施“头羊计划”。优选确定100家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和110家成长型企业重点培育,下达1亿元专项资金给予贷款贴息。加强龙头企业培育,新认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8家。
③深化创新驱动。成立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联盟、国家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重庆分委会、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委员会,组建重庆江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成功举办农产品加工业创新设计大赛,在西部农交会上发布了10大新产品。
④培养高端人才。启动实施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千名人才培训计划,今年已完成6期培训,已经培训了726人。
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建成100亿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7个、50亿级示范园区8个,累计培育规上企业1327家、同比增长7.2%,产值1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3家、50亿元以上5家,建成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平台9个。1—9月,全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377.2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2.4个百分点。
下一步,将聚焦“六个重点”,加快发展壮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
①做强主体、培育龙头。积极推动存量企业升规上市,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三百企业”(100家领军型企业、110家成长型企业、100家服务保障型企业)培育行动。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市,提高招商引资质效,整合提升产业链条。
②抓好原料、守好底线。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强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到2027年创建500个标准化种养殖原料基地,构建大宗农产品集散、交易配送体系,提升高品质原料供给能力。拓宽视野,加大优质原料进口,用好原料加工好产品。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全过程监管,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③搭建平台、集群发展。加强园区平台建设,加快现代加工技术研发创新和加工装备智能化改造,打造粮油、肉蛋奶、果蔬等标志性加工链,创建一批特色加工示范园区,提升综合加工能力。市区两级联手打造,联合招商引资,共推项目建设。
④做靓品牌、提升价值。注重加工农产品风味保留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意设计,培育一批“小而美”的美食工业化新品类,精选特色打造“爆品”,比如“天友百特”“梅见青梅酒”以及“涪陵榨菜”“恒都牛肉”等。加强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鼓励重庆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开展多层次合作,以品牌创建带动产业升级。
⑤强化带动、收益共享。以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牵引“促一带三”,重点带动小农户发展规模经营、订单生产、产地加工等,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⑥做好服务、优化生态。不断完善产业政策,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推动各区县在比学赶超中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新华网记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重庆主要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周松回答记者提问 邹乐 摄
周松介绍,今年以来,重庆按照中央要求,结合实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织密织牢防贫网,健全完善新机制,努力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脱贫成效更可持续。重点聚焦三个方面:
①聚焦“守底线”,用精准精细的机制防止规模性返贫
●压紧压实责任。坚持完善市领导牵头的帮扶矩阵,市、区县及相关部门都组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专班,每月进行工作调度。
●精准监测帮扶。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点线面一体化的动态监测网络,同时把防止返贫的监测标准提高到人均年收入8000元,累计识别监测对象3.47万户、10.49万人,每一户都落实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
●问题动态清零。坚持“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月调度、月清零、月通报,自上而下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专项行动,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
②聚焦“促增收”,用改革发展的办法来巩固脱贫成果
重点是做好产业和就业两篇文章,推动脱贫人口特别是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收入稳步增长。
●产业方面,将60%以上的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引导脱贫区县形成“一主两辅”产业格局,建立健全联农惠农带农机制,建成产业帮扶基地5.6万个,特色产业覆盖90%以上脱贫户和监测对象。
●就业方面,制定支持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一系列政策措施,培育一批地方劳务品牌,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就业规模稳定在79万人左右,就业率居全国前列。
③聚焦“补短板”,用统筹整合的方式凝聚帮扶合力
●“一县一策”精准支持。量身定制山区库区17个区县发展方案和政策举措,形成了“1+17+N”政策体系。同时深化“一区两群”协作帮扶。
●打造鲁渝协作标志性成果。山东、重庆两地共建100个产业合作园,共同打造10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村,310家山东优势企业落户脱贫地区,120多个山东优质品种实现“东产西移”。
●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累计引导7864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4884个村,投资561亿元,实施项目9208个,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人民网-重庆发布记者: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化、乡村数智化、农民组织化“三化”水平,重庆推进情况如何?
刘贵忠回答记者提问 邹乐 摄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
●分类推进短板农机装备研发攻关聚焦丘陵山区农作物耕种收、畜禽养殖和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制定相关政策,引导支持科企联合攻关。全市农机装备相关企业近200家,生产规模近300亿元,产品基本覆盖了丘陵山区适用的各类中小型机械。
●加快建设一批农机测试应用基地推进5个全国农机装备熟化应用基地、1个部级丘陵山区耕作机械企业重点实验室、3个部级农业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建设。
●加强农机作业场景建设坚持“改地适机”与“改机适地”相结合,围绕农田宜机化、农机装备智能化、农业大数据平台智慧化、无人农场现代化等场景开展示范应用。
●加大农机推广使用今年以来,全市兑付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140万元,补贴农机具7.8万台,受益农户7.6万户,同比增长12.9%、24.9%、24.7%。全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谷物烘干设备等大中型农机装备超3万台套,各类农机具拥有量超500万台套,完成机播488万亩、机收1005万亩。
●扶优建强应用主体全市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4752个,年作业服务面积占30%以上。
●加大政策支持市政府出台政策,在农机装备研发创新、示范推广、人才培养、社会化服务、金融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全市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55.2%,居西南地区省份前列。
积极推动乡村数智化建设方面:
●扎实推进乡村数字基建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和4G信号全覆盖,5G网络乡镇到达率达100%。
●持续夯实农业农村数字基础。建成全市三农大数据平台和农业产业数字化地图,汇聚治理涉农数据资源4亿条,同比增长4倍;建成生猪、柑橘等7个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
●不断加强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建成市级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270个、益农信息社9441个。
●不断推进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先后争取获批实施国家数字农业区域创新分中心(西南)和柑橘创新分中心,合川蛋鸡、云阳柑橘、丰都肉牛等6个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
●不断发展壮大农产品电商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持续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打造数字农业电商直播产业园,构建“1+10+100+1000”数字农业直播电商产业集群。前三季度,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58.00亿元,同比增长18.1%。全市数字乡村发展总体水平达到43%,位居西部地区第一。
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方面: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民主议事程序,推动村级事务联席会、乡村互助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有效发挥作用。
●健全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鼓励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让农户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今年以来,新注册农民合作社及联合社808家、家庭农场1376户,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8万人、家庭农场3.48万个、农民合作社3.7万家。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达1.4万个,从业人员达5.8万人,服务对象达177.3万户。
●健全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机制深化推广“积分制”“清单制”“院落制”,广泛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重庆日报记者: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如何?
刘贵忠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29.67亿元、同比增长4.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68元、同比增长7.1%。
主要体现四个方面:
①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再夺丰收
●粮食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出台稳粮扩油10条硬措施,夏粮面积、总产、单产同比分别增长0.6%、1.3%、0.7%,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目前丰收在握。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完成大豆播种171.2万亩、油菜扩种42.1万亩,油菜籽产量60.7万吨、实现“16连增”。
●“菜篮子”产品全面增产前三季度全市生猪出栏1419.8万头、同比增长4%,蔬菜产量1814.03万吨、同比增长4.5%,水产品产量45.7万吨、增长4.7%;牛、羊分别出栏30.7万头、233万只,同比分别增长4.5%、0.8%。
②农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生态特色产业加快培育培育区县“一主两辅”特色产业,新获批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
●农产品网络销售势头强劲策划打造长假游、清凉一夏、邮乐购直播等活动,举办渝北区放牛坪梨产品推荐会、巫山脆李品牌产销对接推荐会等,前三季度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58亿元、同比增长18.1%。
●农业会展全面起势先后举办第十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第十四届中国奶业大会、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第二十一届西部农交会等多场全国性论坛展会活动,其中西部农交会签订农产品购销订单126.7亿元,签订乡村振兴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投资协议311亿元。
③农业科技创新多点发力
●创新体系逐步完善优化设置水稻、玉米、薯类等16个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潼南区、荣昌区成功入列首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创新平台加速培育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中国(重庆)花椒产业研发中心等14个“国字号”“区域性”“特色化”平台加快建设。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扎实推进研究出台全市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方案。推动市政府与中国农科院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合作,汇聚院士专家285人,实施13个项目联合攻关。
●创新成果推广有力有效成功向农业农村部推荐农业主导品种3个、主推技术3项。庆油3号、庆油8号两个品种入选全国冬油菜推广面积前十大品种,推广面积分别达到201万亩、100万亩。
④农村改革持续深化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完成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村级试点任务,有序推进整镇试点。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土地流转率达39.6%。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形成《永川区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行使指导意见》《梁平区农村居民房屋抵押登记实施细则》等制度成果。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巩固提升按照数字重庆、数字“三农”的建设初步建成“渝农经管”数智平台,平台集资产管理、流转交易等功能于一体。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全市经营性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占比达90%、超过10万元的村占比达70%。
●全市统一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加快构建市级以重庆土交所为依托,区县建立服务公司,乡镇建立服务站,村建立服务点,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相互融通的全市统一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