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一早,黄锐驾驶着一辆载着植保无人机的面包车,前往潼南区崇龛镇青杠村。他的目的地是青杠村油菜种植基地,为当地油菜种植大户进行植保作业。
▲2月20日,黄锐团队的无人机正在潼南区崇龛镇青杠村进行植保作业。通讯员 王浪 徐明鸣 摄
黄锐是潼南区重庆万叶丰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春节假期一结束,他和团队就开始返工作业忙春耕。
潼南是国家级油菜制种大县,近年来,潼南全区油菜播种面积达32.15万亩。在崇龛镇青杠村油菜种植基地,成片的油菜已陆续进入初花期。20日一早,油菜种植大户廖武奎就在田间等待无人机团队“上门服务”。
种植大户廖武奎今年种植了1100亩油菜,进入初花期的油菜需要抢农时进行病虫害防治、补肥等管护。春节前,廖武奎就预订了黄锐农机团队的农机社会化服务。
“我们在春耕之前就已经把所有的物资准备齐全,在春耕的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黄锐说,为了“开工第一单”顺利进行,春节前他和团队已经对十余台农用无人机桨叶、电机进行维护检修,提前购买了肥料、农药等相关农资。
2月20日上午,黄锐和团队成员到达基地后,按照管护要求进行无人机肥料、农药调配。不多时,随着无人机螺旋桨转动并缓缓升空,两台无人机在1100亩油菜基地中同时开始作业,阵阵白雾均匀洒落。仅小半天时间,黄锐和团队就完成一半作业订单。
▲潼南区崇龛镇青杠村,黄锐团队的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通讯员 王浪 徐明鸣 摄
“现在正是管护的关键期,他们能来真是太及时了。”廖武奎站在田边,看着无人机几分钟就完成一亩地的管护,连连感叹,“以往靠人工,这1000多亩的油菜管护没有半个月根本完成不了,如今,依靠农用无人机,不仅省时省力,效率还提升了十多倍,管护效果也更好了。”
“85后”黄锐在大学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和农业八竿子打不着,刚毕业时,一直从事的是体育教育工作。工作期间,他接触到了无人机航拍,并将无人机发展为自己的爱好。2017年,黄锐偶然参与了有关水稻病虫害防治的一个科研项目,他由此发现,无人机在农业领域也能玩儿出花样来。
“半道出家”的黄锐自那以后他就迷上了农用无人机,一有空就研发适合重庆丘陵山地地形的无人机,一个人带着无人机在潼南各个村镇里挨家挨户敲门,寻找合适的测试地块……
经过努力,黄锐成为了持证上岗的农用无人机“飞手”。他紧接着成立农机公司,带着团队主动“出击”在当地推广无人机社会化服务,在潼南当地村镇挨家挨户演示,还前往安徽、河南等地推广无人机农保。
“农民逐渐接受无人机,主要还是看效率。例如重庆丘陵地区的水稻田,无人机喷洒农药的效率是人工的25倍以上,施肥是15倍左右,播种是20倍以上。”黄锐说,近年来,各地农户对于农机社会化服务接受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年轻人也选择从事农机服务行业。
目前,黄锐的“农机战队”吸引了“80后”8人、“90后”12人返乡从事农业。
“90后”林志在接触农用无人机后,2021年毅然从汽车维修转行,跟着黄锐团队在陕西、浙江等地进行植保作业,目前累计作业面积超过6万余亩。
眼下正是油菜春管的关键期,黄锐“农机战队”的成员“聚少离多”,各自奔忙在潼南区各大油菜基地里。从业至今,黄锐已经参加超百万亩次的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曾经半道出家的“新农人”,如今是大家信服的“田保姆”。
20日当晚,忙完了崇龛镇青杠村油菜基地管护订单,黄锐和团队成员又开上车,驶向下一个作业目的地……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