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重庆市涪陵区30万亩玉米陆续成熟的时节。近日,在罗云镇铜矿山村2组玉米种植大户杜天敏的田地里,黄澄澄的玉米在阳光的照耀下簇拥成一片“金色海洋”。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幅现代农业图景正徐徐展开。
村民用收割机收割玉米。记者 袁晓露 摄
当天,天气晴好,4台玉米收割机穿梭于田间,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不到20分钟,一整块地的玉米就全部收割完毕。与此同时,一粒粒色泽金黄的玉米从收割机里倾泻而出,很快被运往车间,进行下一步的烘干处理。
连片的玉米地。记者 袁晓露 摄
杜天敏说:“与传统收割方式相比,机器收割真是太方便了!以前人工收割每亩地需要3个小时,大概花费300元。现在用机器收割,每亩地只要100元,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农机手鹿萌介绍:“像涪陵这样的山林地区,收割机平均每天能收割70亩地,工序主要包括玉米脱粒、秸秆还田。”
村民用装载机将玉米粒装入筛斗。记者 袁晓露 摄
在玉米烘干车间内,装运着玉米粒的运输车开上地磅过秤,然后进入过筛、分选环节。经过5道除杂质操作,玉米被举高并送入粮食烘干机。在烘干塔的料斗中,经过烘干并控温,每一粒玉米都能迅速达到理想储存条件。
村民用机器将玉米粒过筛。记者 袁晓露 摄
今年以来,重庆市涪陵区供销合作社组织各基层社新购置多台拖拉机、旋耕机、植保无人机、收割机等农机设备,新建育秧基地和烘干基地5处,配备各类农机具40余台套,采取“基层供销社+村集体+农户”模式,为小农户开展“耕种防收”全程托管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化解农村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种田难题,有效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