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至,丰收时。
9月22日是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平湖大地,处处叠翠流金,南北两岸迎来丰收季。
被誉为“蔬菜皇后”的甘薯叶,万州登记的品种占全国三分之一;育成的水稻“宜香481”,是全市第一个优质稻国审品种;运用数字技术,建立“数智大脑”形成生猪、柑橘产业“一张图”,为全区134个精品果园开启神奇的“元宇宙”生活;一望无垠的整齐条田里,先进的智能化农机装备在大地上描画万州农业的“几何美学”……
沃野五彩斑斓,农民笑脸绽放。今年,万州区锚定建设农业强区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收入增长,丰收的万州大地舒展美丽画卷。
恒合土家族乡高标准农田进入收获期。黄建桦 摄
丰收答卷 现代化大农业活力澎湃
眼下,万州各地陆续迎来大面积秋收。
“‘龙两优粤禾丝苗’米粉稻每亩单产802.21公斤”“‘旱优761’节水抗旱稻每亩单产629公斤”,前不久,由万州区农业农村委、三峡农科院和国家统计局万州调查队专家组成的测产验收小组,分别对今年万州首次种植的两种水稻进行了田间测产,结果令人欣喜。
万州是全市粮食主产区县之一,今年围绕“亩产论英雄”开展“赛马比拼”。水稻种植面积46.78万亩,继续实施部级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以带动项目区周边大面积单产提升,促进全区水稻均衡增产。万州区新建高标准农田4.5万亩,新建水稻高产示范片3.02万亩,新发展优质稻订单生产1万亩、推广“粮菜”“豆玉”“稻鱼”等复合生产模式3.5万亩。上半年粮食播种面积全市第一。
丰收的底气正是来自强大的科技支撑。今年,万州区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借力济宁市兖州区国家重点农机产业集群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启动济宁·万州丘陵山地智慧农机装备研发项目,深入挖掘水稻产能提升的空间与潜力。同四川农业大学、重庆三峡学院、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组建万州区水稻技术创新平台,从品种、生产、加工、品牌、销售全产业链条创新研发。
走进位于龙沙镇的万州区综合农事服务与应急中心,院坝里播种机、育秧机、旋耕机等农机设备一应俱全。这是全市首个综合农事服务与应急中心,于今年1月成立,集全程机械化示范、全程社会化服务、农资销售与配送、粮食商业烘干、农机销售与服务、技术支撑服务、应急农机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已在今年的夏粮播种、收获中发挥作用。
为了提高种粮大户和农户的积极性,今年,万州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水稻单产竞赛比拼,获奖的种粮户可获1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奖励。对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粮油生产规模经营主体,水稻单产如果较去年全区平均水平高10%、15%,则可分别获得100元/亩、200元/亩的奖励。
透过丰收答卷,我们欣喜地看到,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强区建设步履铿锵,现代化大农业活力澎湃。
活力乡村 就业渠道增收途径不断拓展
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太安镇凤凰社区全面深化改革,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丰收时节谈收成,村民刘祖德喜不自禁:“每天早上7点就来到茶园,晚上6点收工,一天能采1.5公斤到2公斤,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不出远门,家门口就能打工。”
“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为此,万州打出增收组合拳,不断拓展农民就业渠道、增收途径。
产业联农促增收。围绕提产量、提质量、提价格、降成本下功夫,培育引进市场主体新发展优质稻订单生产8500亩、订单蔬菜1000亩、订单中药材2000亩,保底价收购柑橘157.5万公斤。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稻渔”“稻油”等复合生产模式3.5万亩。以粮油、经果林为重点,启动实施社会化服务15万亩。
就业帮扶促增收。深入打造“万州烤鱼师傅”“巴渝大嫂”劳务品牌,综合运用技能培训、劳务协作输出、帮扶车间和以工代赈项目吸纳、公益岗位安置等措施拓宽就业渠道,累计创建就业帮扶车间44家,吸纳脱贫人口就业515人,开发公益性岗位5629个,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定在5万人以上。
丰收的故事还在继续,耕耘的步伐不会停歇。万州农民正撸起袖子加油干,让“钱袋子”越来越鼓。
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返乡是因为机会就在家乡。”一大早,甘宁镇楠桥村古树别院返乡青年曾进在自家的咖啡馆忙活起来,“天气转凉,出来游玩的客人又增多了。”
古树别院原本是一个普通的院子,新时代以来,乡村全面振兴的春风吹进小院。甘宁镇推进院落保护和利用,对老建筑、老民居实行统一规划的同时,全方位补齐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短板。乡村建设行动稳步推进,乡亲们的生产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古树别院成了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曾进的咖啡馆是红火乡村游的见证者。“人气越来越旺,我们咖啡馆不光卖咖啡,还销售玫瑰香橙果汁、橙皮糖和当地特色农产品。”曾进说。
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推进,万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乡村上演美丽蝶变,一幅幅乡村全面振兴的美丽画卷在广袤田畴铺展开来。
大周镇聚焦“乡村旅游近郊体验区”定位,发挥滨江临水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滨江长廊景观提升,铺垭露营基地成为市民出行踏青的热门选择;
孙家镇兰草村,漫山遍野的茶树梯级排列,纵横交错的生产便道,将一片片茶林连在一起,与吐翠泻绿的大山交织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活图;
李河镇洞沟村,凡人善举变成积分存入“爱心银行”,还能兑换日用品,村里的乡亲们人心齐了,干劲足了,“落后村”变成了文明村;
……
今年以来,万州各地从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把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