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重庆市万州区甘宁镇永平村的田野上,一台徐工804拖拉机正来回穿梭翻耕土地,驾驶室内学员刘俊专注操作,身后新翻的泥土散发着春日气息。“去年参加培训后,我流转了700亩地,现在每天能耕三四十亩,效率比过去人工翻地高多了!”刘俊笑着说。
作为万州区农广校2024年“学用贯通”智能化农机班学员,刘俊通过半年系统学习,掌握了拖拉机、收割机和无人机操作技术。他敏锐抓住农业现代化机遇,投入近30万元购置3台大型拖拉机,并为设备购买保险降低经营风险。今年,他规划了3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和400亩水稻,还创新尝试50亩旱稻种植:“今年春旱,但旱稻耐旱性强,加上机械化播种,产量有保障。”
同在农机班的学员雷辉国,则在百安坝街道保安村的柠檬基地开展无人机飞防作业。身为队长的他坐在屋内紧盯操控屏:“果树飞防要精准控制6米/秒的飞行速度,这需要专业培训。”这支全部持证上岗的队伍,仅用2天时间就完成400亩果园防治,成本较人工降低2/3。
两位学员的蜕变,源于万州区农广校的精准培育。去年,万州区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区县,在新开设的智能农机班中,不仅教授拖拉机、旋耕机、无人机等操作技术,更引入企业开展实战培训。目前,首批35名学员全部实现创业就业,带动200余名农户增收。
万州区农广校负责人表示,农民学用贯通试点工作旨在通过培训与实践结合,打造一支具备高素质、高技能、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实用人才队伍。下一步,还将开设智能农机维修课程,完善“培训-实践-服务”全链条培育体系。
万州区的探索并非孤例。作为全国试点区县,其经验与农业农村部“智慧春耕”战略高度契合。当前,全国春耕生产正依托北斗导航、无人机等技术加速推进,丘陵山区则通过小型农机破解“下田难”问题。万州区更出台2024-2026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拖拉机、无人机等123个品目给予最高40%的补贴,助力农户降低购机成本。
在万州,智慧农机不仅提升效率,更推动农业向“绿”而行。比如雷辉国所在的柠檬基地,通过无人机飞防,较传统人工防治节省80%成本,且药物残留减少,环保效益显著。而刘俊使用的徐工804拖拉机,凭借1.6吨提升能力和55°超大转向角,成为丘陵山区播种首选,其国产化率达80%以上,动力强劲且省油耐用。
随着“学用贯通”模式深化,万州区正加速构建现代农业生态。与山东济宁合作开展丘陵山地智慧农机装备研发,补齐玉米机械化种植短板;推广“生猪养殖—有机肥生产—柑橘种植”循环模式,打造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区。这些举措,不仅让农户尝到科技甜头,更筑牢粮食安全根基——2023年,万州区粮食产量达49.97万吨,创近15年来新高。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指尖轻点农机忙”,万州区通过“学用贯通”培育新型农民,以智慧农机撬动农业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广袤田野上,春耕的隆隆机声,正奏响现代农业的华丽乐章。
记者手记
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万州区通过“学用贯通”模式,将技术培训与创业实践深度融合,让农民从“会种地”变为“慧种地”。这种“授人以渔”的培育方式,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当科技与土地相遇,当智慧与汗水交融,希望的田野上必将绽放更多“丰收之花”。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