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农业机械化信息 > 媒体报道

聚焦山地农机痛点 我市研发出无人驾驶平台“农用坦克1#”

--

日期: 2025-04-24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4月20日,由市农业科学院自主研发的农机无人驾驶平台“农用坦克1#”正式发布。这也是西南地区首个可实现无人驾驶多功能作业的中型农机通用平台。

“山地农机的痛点、难点在动力,这台机器精准切中要害,技术上有创新,在山地农机研发上具有代表性意义。”在重庆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的柑橘基地,现场观看、了解了“农用坦克1#”的作业演示,农业工程科研领域的国家级研究所—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所长周国民如此评价。

记者现场看到,技术人员在电脑上设置路线后,这台履带式无人作业平台就自主沿着规划路线平稳行驶,即便在狭窄的田间道路上,它也能平稳地完成小半径转向,且能完成原地掉头。平台尾部加挂旋耕机具后,还可高效率完成耕地作业。

市农科院信息所所长、研究员周蕊说,重庆作为山地农业的典型代表,土地坡度大、地块零碎、土壤黏重,对无人农机的作业精度、续航能力、适配马力都提出较高要求。

“农用坦克1#”结合重庆生产实际,实现了两大突破。

其一,“农用坦克1#”搭载了行业首创的插电式混合变速箱,以及三驱力控制系统,能够在没有传统的差速器的情况下,通过电机和力的控制,能够实现插电混动。

“当进行除草作业需要小马力的时候,它可以用纯电驱动;当开沟作业等需要中小马力时,能够用纯油驱动;若是冬水田等更复杂作业环境下,则可以采取油电叠加的动力模式。”市农科院工程师张先锋说,该平台可实现0-70马力宽域动力输出,基本可适应丘陵山区多场景作业需求,尤其是黏重土壤条件下,机器可更好脱困,有效解决了目前山地农机“小马拉大车”或“大马拉小车”困境。

其二,实现了无人驾驶的远程控制作业。

通过对基地的道路、作物、建筑等进行三维坐标的标注,借助北斗技术进行厘米级的定位导航,“农用坦克1#”可实现手机电脑端的无人驾驶远程控制作业。

“借助我们基地安装的土壤传感器、病害监测等设备,平台还可以根据设备反馈数据,自主决策该完成什么对应的作业,整体作业效率能够提升30%。”张先锋说。

作为一台无人驾驶多功能作业平台,“农用坦克1#”可通过加挂不同机具,完成旋耕、播种、施药等多种作业,做到“一平台,真通用”。

“下一步,我们将在视觉自动避障技术、多机协同体系建设、增强农事大脑智能中枢等方面,继续对‘农用坦克1#’进行升级,助力丘陵山地农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周蕊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