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激活现代农业新图景 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









喜乡遇农业股份合作社稻田内,新型插秧机正在作业。(受访者供图)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在这一政策指引下,九龙坡区积极响应,以科技创新为笔、现代农业为墨,从智慧种业园里的基因革命到气雾栽培舱中的“科技范”技术,从北斗导航的无人农机植保到生态循环的智慧果园,通过“良种筑基、良技赋能、良机助新”等探索实践,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九龙坡样本”。
良种筑基 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保障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良种是农业现代化的坚实基础,种业是农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在九龙坡区,一场围绕种业振兴的行动正在展开。
这几天,在位于九龙坡区西彭镇真武宫村的重庆西彭智慧蔬菜种业园,负责人李先生正在察看茄果类的蔬菜新品种及试验品种的栽培管护情况。
“这是最新的苹果丝瓜品种——益农春品,其产品特征是果肉厚、较抗瓜实蝇危害、口感甜脆、果肉白且耐氧化变色。”李先生介绍,该智慧蔬菜种业园已建设完成智能化水肥一体化系统1套,实现了精准浇灌、科学施肥、APP操控功能。建设完成智能化蔬菜大棚5000平方米,通过温光水感应装置,实现闭棚、遮阳、排湿等农事的智能化管理的模式,达到降低育苗风险、减少人工、提高质量的目的。
接下来,还要建设智能化蔬菜育苗连栋温室大棚4500平方米,配备自动补光、自动卷帘机、自动通风机、自动喷淋机、温室加温系统、育苗播种流水线等设备,实现蔬菜种苗生产的智能化管理。
这个种业园不仅注重硬件投入,更在软实力上下功夫。2025年,示范园开展春季试验及展示蔬菜新品种600个左右,包括茄子、辣椒、丝瓜、苦瓜、黄瓜、冬瓜、南瓜、番茄、糯玉米等品种。冬季计划开展试验及展示十字花科新优品种300余个,包括结球甘蓝、大白菜、小白菜、青梗菜、菠菜、榨菜、萝卜等品种,为周边农户和合作社提供优质秧苗。
作为九龙坡区的集蔬菜新品种繁育、试验、筛选、鉴定、展示及集约化育苗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技示范园,该蔬菜种业园计划2027年全面建设完成,建设完成后年可研发蔬菜品种新组合30个,年生产(加工)蔬菜种子约15000公斤,年生产蔬菜种苗800万株左右,可实现年产值约1500万元。
在九龙坡区西彭镇千秋村示范基地,连片的玉米地郁郁葱葱,第一批早春鲜食玉米长势茁壮,一个个玉米饱满鲜嫩。
为加快全区现代种业体系建设,加强鲜食玉米种业“芯片”难题技术攻关,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全市鲜食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九龙坡区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市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合作,在千秋村开展了大豆-鲜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集成研究,以及鲜食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
去年,通过适宜品种和栽培技术集成,成功让第一批鲜糯玉米比往年提前半个多月上市,市场价格也达到正季售价的3倍左右,搭上了丰收的早班车。
“今年种植玉米95个品种,增加10个新品种。”西彭镇千秋村党支部书记白淋淋介绍,鲜食玉米示范基地目前核心片有300多亩,带动推广了1200多亩,平均亩产2000斤上下,有力地助推了乡村产业振兴。
除了智慧蔬菜种业园和鲜食玉米示范基地外,九龙坡区还积极发展特色种业,做好高效文章,加快产业培育,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与市农科院协作,建设“院士田”、红缨子高粱示范基地,启动特色植物研发中心、智慧种业示范基地等种业振兴项目,为当地农业注入强劲动能,谱写出乡村振兴的鲜活篇章。
良技赋能 让智慧农业大放异彩
在九龙坡区,良技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驱动。通过运用先进技术和智能化设施,智慧农业正在这片土地上大放异彩。
走进西彭供销社的智慧种植大棚,2600株番茄在气雾栽培舱中呈现“科技范”场景:根系悬空在密闭特殊的器皿方舱内,依托智能化设施,不仅可以精确地调节水分、营养、光照、湿度等一系列生长要素,还能控制营养液浇灌时间、浇灌量,充分营造出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在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生长发育周期,自动配比营养成分,不断调控喷施频率实现“精准投喂”。
这是九龙坡区首次采用气雾栽培种植的多彩小番茄。气雾栽培种植技术,利用现代化和专业化的生产方式,让蔬菜成长脱离土壤的限制,拓展农业生产空间,促进传统种植方式向科技种植转变。
“气雾栽培方式不仅可以极大节省土地和水资源,还能有效避免土壤病虫害,提高水果黄瓜品质和产量。”西彭镇供销社负责人吴朝俊介绍,不同于传统的土壤种植,气雾栽培无需土壤,植物种植在方舱上,同时,不用工人到大棚现场施肥浇水,只需在手机或电脑上远程操作即可。
在相隔10多公里的花果山,鹰嘴桃种植基地智慧果园,桃树管护作业正在进行。
桃林里,虫情测报灯、土壤监测站、气象站、远程监控、水肥一体化系统等耸立在一行行桃树之间,脚下是遍布田间的喷头和管网。
重庆桃乡醉谷农业股份合作社理事长谢华介绍,这是为果园配套的抽水、净化、加压、配肥、配药等多个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设在长安村村委会的智慧监测系统观测查看桃树长势。
“这套滴灌管技术通过管道系统将水分精准地输送到鹰嘴桃的根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浪费。”谢华介绍,在鹰嘴桃种植中,滴灌管的应用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也减少了人工成本。
此外,科学施肥、科学管理,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确保鹰嘴桃的质量。
除了运营气雾栽培、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在科技服务方面,我区充分整合科研院所等力量,一方面推广农技服务培训,一方面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和技术培训,普及绿色防控、科学安全用药知识技能,促进绿色防控措施大面积推广应用。
良机助新 “新农具”助力农业生产现代化
在九龙坡区,现代化农机装备正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宠。这些“新农具”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
连日来,西彭镇新民村,重庆喜乡遇农业股份合作社稻田内农机轰鸣,插秧机驰骋在田间,无人机等现代化装备“大显身手”,这个合作社农机综合作业率达100%,一幅科技春播图景正徐徐展开。
合作社有750亩稻田,目前插秧作业已接近尾声,合作社理事长王文隆指着插秧机算起经济账:“合作社自有插秧机机器一天能作业15亩,顶20个劳力,今年尝试调用了两台新型插秧机,每台一天能作业60亩,顶80个劳力,节约了人力,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合作社的库房里,还有旋耕机、收割机、无人机等农机列阵待发,确保水稻插秧、生长、收获全过程高标准,为提产量、增效益夯实基础。
近年来,九龙坡区在新民村、千秋村等大力推广机械化耕作、无人机飞播、智能飞防等现代化技术,不断推进“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效率和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水稻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为了确保春耕春播生产顺利进行,区农业农村委还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推广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确保农民充分了解并享受政策红利。
除了推广使用新型农机具外,九龙坡区还积极组织新型农机具示范推广应用场景现场会等活动。今年在铜罐驿镇新合村15社农业实训示范种植基地,举行了新型农机具示范推广应用场景现场会,通过展示最新的枝条切碎机、智能耕地机等现代化农机装备,为农民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使用经验。
接下来,九龙坡区将继续依托科技创新和现代化生产要素的探索经验,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依托乡村振兴学院等平台,搭建农业科技产学研用融合平台;大力扶持龙头农机企业,引入新型农机丰富应用场景;实施种业振兴,做强种子“芯片”,加快种业培育试验,推广发展特色高效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