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机械化信息 > 媒体报道

农业生产多了“智慧帮手” ——全市智慧农业现场会见闻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5-15
字体:

北斗助力油菜无人收割、育秧实现智能化自动化……5月13日,全市智慧农业现场推进会在永川召开,来自田间的“黑科技”让近100名与会代表叹为观止。

▲ 无人插秧机在栽种秧苗。记者 赵伟平 摄

走进仙龙镇双星村,一座占地4600多平方米的智能化育秧工厂让人耳目一新——工厂里20套循环运动式育苗床摆放整齐,秧苗盘随着自动滑轨上下移动犹如坐上了数十米高的“电梯”,在温光水气等智能设备的照料下,绿油油的秧苗茁壮生长。

“这是重庆目前最大的智能化育秧工厂,整个育秧过程实现了全程自动化。”智能化育秧工厂负责人王达均介绍,2022年永川区政府投资1200万元,在双星村建设了这座智能化的育秧工厂,它综合了国内多家单位的最新设备与成果,集成创新育秧技术,有种子包衣、选种浸种、多级消毒、智能高速流水线播种、自动叠盘、机器人堆码、密室催芽、循环运动式立体育秧育苗、叶面施肥、智能补光及智能控制温湿光气等多种功能。

以水稻育秧为例,水稻种子经浸种消毒、流水线播种、密室催芽后,育秧大棚会根据天气变化,实时调整温度和湿度,智能补光,保证秧苗受热均匀,湿度适宜,光照充足。“工厂育秧只需要15-25天,不仅减少了种子浪费,还不受天气影响,提高了育秧效率和秧苗成活率。”王达均说,智能化育秧工厂单批次可育3025亩秧苗,一年可育4批次,能满足1.2万亩农田的用秧需求,育出的秧苗苗质统一、环境可控,并具有省水、省肥、省地、省工等优点,深受群众欢迎。待育秧结束后,育秧工厂还可以用于蔬菜育苗、速生蔬菜栽培等,实现一厂多用。

距此不远,仙龙镇智慧农业示范平台则让“未来农场”变得更聪明。“平台结合了重庆自主研发的水稻、油菜等作物生长模型,加上山地无人收割机、无人插秧机等智能农业装备的加持,通过智算中心实现监测、分析、决策、作业4大功能,就能实现农作物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管理。”讲解员说。

在仙龙镇太平村,与会者对“北斗+智慧油菜无人示范农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片一米多高的油菜地里,两台收割机在田间地头来回作业。仔细一看,其中一台驾驶舱里并没有操作人员。

“装了单模北斗导航应用后,农机就相当于有了眼睛,可以自由行走。”工作人员介绍,同时,通过精准作业、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作物灾害监测预警、智慧种植综合管理以及综合态势一张图系统,就可自动导航,实时监测、调整农机位置,还能智能监测分析田间环境数据。这样一来,利用北斗无人收割机收割油菜,农机使用效率可提升20%,油菜单产提高5%。

在现场,一场别开生面的“农机秀”同样吸引了与会者的目光:拖拉机、插秧机等传统农机,在加载 “北斗”自动导航驾驶系统后,瞬间“变身”为自动导航的智能农机,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