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农业机械化信息 > 媒体报道

梁平: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

日期: 2025-09-11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轰隆隆……”连日来,在梁平区屏锦镇桂湾村的稻田里,履带自走式秸秆打捆机正开足马力穿梭作业,机手蒋海军熟练地操作设备,将水稻秸秆快速归拢、压缩,一个个紧实的“草墩子”随即成型,被有序搬运至运输车上。

▲机手驾驶履带自走式秸秆打捆机回收水稻秸秆。

“从8月初开始,我在屏锦、云龙等地开展秸秆回收工作,目前已经回收了60吨秸秆,今年我们团队大概会回收600吨的秸秆。”蒋海军介绍道,在开展秸秆回收时,他们将留5厘米的底桩,减缓雨水冲刷、固定土壤,为微生物提供栖息环境,维持田间生态平衡。

据悉,回收的秸秆将经过粉碎、混合菌种、发酵、腐熟等工序,变身优质有机肥,这种有机肥富含有机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既能有效改善土壤板结问题,让土壤更疏松,还能缓慢释放养分,提升土壤肥力。

这样的回收模式,让农户们真切感受到了秸秆处理的新变化。“以前秸秆处理是难题,烧了污染环境,堆着招病虫害。现在回收队上门,不仅帮我们解决了麻烦,来年土地翻耕也轻松省心多了!”看着满载秸秆的运输车,水稻种植户李健赞不绝口。

桂湾村热闹的秸秆回收场景,正是梁平区统筹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梁平区围绕秸秆“减量化、资源化、产业化”目标,多举措推动秸秆综合利用落地见效。在项目建设上,梁平区全力推进2024年农作物秸秆收储运加工体系项目,由重庆市梁平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有限公司具体实施,内容涵盖收储运设施设备引进、加工厂房建设等,为秸秆收储运加工提供坚实硬件支撑。

在秸秆资源化处理工作中,梁平区构建“回收+利用”双轮驱动模式,全方位提升秸秆处理效能。一方面,通过专项资金投入,扎实推进秸秆、枯枝落叶回收工作,持续扩大回收覆盖范围,有效提升秸秆收集率,从源头减少农业废弃物闲置与污染;另一方面,聚焦技术落地,常态化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通过“理论授课+田间实操”的形式,向农户、种植户系统讲解秸秆还田、粉碎加工等实用技术,引导群众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切实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除了秸秆制肥这一“看得见”的利用方式,梁平区还积极探索“饲料化、基料化”等多元化利用路径,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向高质、高效、高值化方向发展。

“当前,本区秸秆主要以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为主。”梁平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年度生产测算,预计今年全区秸秆产生量约33万吨,可收集量约28万吨。随着各项秸秆处理举措的深入推进,预计今年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将达到93%以上,这一数据不仅体现了梁平区农业废弃物处理的扎实成效,更将为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文/张晓庆 图/向成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