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开展科技援疆工作调研

--

日期:2025-09-03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为落实农业农村部渔业援疆工作部署,推进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的“推动种养循环农业发展”等3项渔业援疆任务,加强渝疆两地水产技术交流合作,助力新疆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8月24日至29日,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翟旭亮正高级工程师带领4人团队,赴新疆开展渔业科技援疆工作调研,并与相关单位座谈交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发展中心(水产所)科技推广科科长胡建勇正高级工程师、李晓东高级工程师陪同调研,该中心党委书记王艺燕、主任蔡林钢等参与科技援疆工作座谈会。

调研期间,翟旭亮一行先后前往多个水产养殖及示范基地考察。在喀什地区泽普县国营农场水产养殖基地,团队调研戈壁“水上粮仓”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详细了解加州鲈鱼、澳洲淡水龙虾等高价值水产品的养殖生产管理情况;在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洞庭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与新疆九良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重点考察干旱地区澳洲淡水龙虾和小龙虾的“稻虾共作、南繁北养”模式,深入掌握稻渔工程建设、生态种养管理以及经济与生态效益相关情况。在新疆伊犁宁水鳞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设施化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调研团队现场了解“稻+鱼”技术模式。该模式将池塘养殖尾水排放至稻田,转化为稻谷生长所需营养,既解决寒旱区稻田种养受机械化生产限制的问题,又构建起稻田种养与水产养殖的耦合模式;在伊犁悦然生态有机农业有限公司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团队查看渝疆合作共建的“稻田+设施渔业”模式,该模式通过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福瑞鲤,养殖尾水为稻田种植提供营养物,构建陆基圆池异位养殖系统工艺,形成“种+养”循环利用技术模式,在提升设施化生产水平的同时,实现尾水资源化循环利用。

此外,专家组一行还调研昌吉地区的自治区水产发展中心(水科所)保育种基地,现场了解新疆特有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土著鱼类人工繁殖与开发利用、濒危鱼类保护研究等工作进展,并就“陆基圆池+设施化稻渔”示范基地建设及养殖尾水治理示范工作展开现场交流。

调研期间,专家组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发展中心召开科技援疆工作座谈会,双方分享两地渔业发展现状、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设施渔业模式及体系建设情况,并共同展望“十五五”渔业发展方向。

翟旭亮副站长在座谈会上表示,重庆将依托渝疆两地资源与技术优势,结合新疆干旱地区资源禀赋,推动生态种养循环技术熟化落地。通过“输入引出”模式,联合共建种养循环示范基地,将新疆土著特色品种引入内地,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加强两地科技合作,实现成果共创,携手推进渝疆两地渔业高质量发展。

王艺燕书记、蔡林钢主任均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渝疆两地合作交流,做好科技援疆对接支撑,围绕土著品种开发、“三新”技术应用和成果共创等方面深化合作,积极推进联合共建示范基地建设,努力将渝疆渔业科技合作打造为区域协同发展的样本。【体系推广科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