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产总站梅会清站长一行赴广州参加重庆市产地水产品中地西泮残留溯源与评估项目中期研讨会暨设施渔业调研活动
--
市水产总站梅会清站长一行赴广州参加重庆市产地水产品中地西泮残留溯源与评估项目中期研讨会暨设施渔业调研活动
--
为评估《重庆市产地水产品中地西泮残留溯源与评估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实施进展,展示阶段性成果,剖析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并研讨解决方案,2025年9月11日至12日,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梅会清率队赴广州,会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及广东省团队专家,共同召开项目中期研讨会,旨在为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精准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会议结束后,梅会清站长一行还对佛山市南海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及广东梁氏水产种业有限公司开展了渔业生产设施考察。
梅会清站长一行在珠江水产研究所
研讨会上,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科徐凤科长与中国水科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质标室尹怡主任就地西泮残留的溯源调查、抽样检测方法、结果分析及风险评估工作作系统汇报。专家组指出,当前重庆产地水产品中地西泮污染总体可控,其主要来源为非法添加于垂钓饵料,次要风险因素系外源性水体输入;当地西泮水体浓度超过100ng/L时,水产品超标风险显著增加。经针对性治理,部分重点场所已实现零检出,水体污染物浓度平均降幅约60%。
项目中期研讨会现场
与会专家依据检测与毒理代谢研究结果,提出如下重点建议:一是对垂钓场实施专项严格监管,全面排查并同步开展水体浓度≥100ng/L的污染源追溯;二是强化垂钓饵料市场监管及执法力度,遏制非法添加行为;三是联合科研机构研发推广低成本去除或治理技术,实现超标隐患动态清零;四是完善监测指标体系,后续监控需同时覆盖目标物及其代谢产物。
研究报告表明,草鱼摄食含地西泮的饵料后,肌肉残留量于96小时达峰值67.25μg/kg,需98天方可降至检出限以下;当地西泮水体浓度为500ng/L时,养殖一日即存在超标风险,更换净水后5—7天可达合格水平;此外,约一个月后代谢物浓度可能高于母体化合物,表明监测与风险评估需重点关注代谢产物的累积效应及潜在风险。
在实地调研环节,梅会清站长一行对珠江水产研究所钟麟纪念馆及农业农村部水产种质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实验室进行了参观考察。双方一致表示将强化岗位与站所间的协同创新与技术示范,促进珠江所适用成果在重庆地区的推广应用。随后,在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渔业技术推广部部长姜志勇的陪同下,调研组先后前往佛山市南海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省级良种场)与广东梁氏水产种业有限公司(国家级良种场)进行实地调研考察。
参观钟麟纪念馆
调研百容水产渔业设施
于百容水产良种基地,调研组实地考察了工厂化育苗车间、循环水养殖系统、家系选育平台及智能化管理平台,并向公司负责人详尽调研了草鱼、加州鲈、黄颡鱼、罗氏沼虾等主导品种在良种选育、苗种繁育、设施渔业建设及尾水治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双方就良种保种选育、疫病防控与智能化养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在梁氏水产,调研重点聚焦于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大口黑鲈“优鲈3号”的建设情况,企业汇报了其在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培育、设施升级、市场推广及产业带动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与经验。
下一步,重庆市将充分借鉴广东省在现代种业与设施渔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立足本地实际,着力推进本市水产原良种场建设、设施渔业转型升级及种业科技创新,加速完善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切实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致力打造西部水产种业高地,为国家水产种业振兴贡献“重庆力量”。【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科供稿】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