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2025年第3期)

--

日期:2025-05-20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6月即将进入夏季高温多雨季节,与往年同期相比,气温可能呈现偏高趋势。水温的上升为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繁殖提供了适宜条件。此外,由于天气波动剧烈,强降雨天气频发,各养殖场(户)需加强水质调控与疫病防控,科学合理投喂,并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应急准备措施。

一、病情预测

1.细菌性烂鳃病:水温15℃以上进入高发期,危害品种主要有草鱼、青鱼、鳊鱼、白鲢,常伴随鳃组织溃烂和呼吸困难症状。

2.赤皮病:全年可发,草鱼、青鱼、鲤鱼为主要易感品种,鱼体机械损伤(如捕捞、运输)、冻伤或寄生虫感染导致的体表损伤会显著增加发病风险。

3.细菌性肠炎病:由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引起,草鱼、青鱼、鲤鱼等易感,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水温18℃以上易发。

4.细菌性败血症:暴发性强、死亡率高,鲫、鲢、鳙等淡水鱼易感,水温适应范围广(9℃~36℃),需高度警惕突发性死亡。。

5.车轮虫病: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寄生鳃部和体表,典型症状“白头白嘴”或“跑马”等,20℃~28℃易发。

6.锚头蚤、中华蚤病:鱼种至成鱼均可感染,在水温12℃~33℃期间更易发病,易引发鱼种暴发性死亡。

7.指环虫病、孢子虫病:草鱼、鲢、鳙鱼种阶段易感,指环虫适宜水温20℃~25℃;孢子虫病水温适应范围宽(8℃~30℃),需重点监测。

8.打印病:鲢、鳙为主要宿主,25℃~30℃高发,28℃~30℃为爆发峰值期,体表出现特征性溃疡病灶。

二、防治措施

1.加强日常管理:定期消毒养殖工具,保持适宜养殖密度,确保溶氧充足。适时注水调节有机物浓度,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微生态制剂改善水质。定期检查池塘堤坝是否牢固,排水是否畅通。维护好发电机、增氧机,配备一定量的化学增氧剂。

2.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败血症:每半月使用生石灰全池泼洒。发病时,聚维酮碘溶液(水产用)全池泼洒消毒,治疗烂鳃病可用氟苯尼考粉等国标渔药拌饲投喂;细菌性赤皮病、肠炎病和败血症可用甲砜霉素粉;肠炎病可用大蒜素等拌饲投喂。

3.车轮虫病:鱼种放养前,用0.5g~1g/m3硫酸铜浸浴15min~30min进行预防消毒。发病时,用0.7g/m3水体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或者用0.4g/m3水体苦参碱,全池泼洒1次~2次。

4.锚头蚤、中华蚤病:全池泼洒敌百虫溶液,每立方米水体用敌百虫0.1克~0.2克全池泼洒,连用3天~5天。

5.指环虫病、孢子虫病:发病时,用敌百虫0.1g~0.2g/m3水体全池泼洒,连用3天~5天。

6.打印病: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1.2克漂白粉(25%~30%),或用0.5克~0.6克漂白粉全池泼洒,每千克鱼用量为20毫克氟苯尼考拌饲投喂,每日1次,连用3天~5天。

7.做好无害化处理。及时打捞水体和底泥中的死鱼,具体参照《病死水生动物及病害水生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SC/T 7015-2022)执行。

8.加强检测和检疫。加强水产苗种检疫及养殖过程中重大病原的检测。

9.规范使用药物。选择“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中的药物,科学规范使用,禁止使用违禁药物,所有药物使用需遵循休药期规定,避免药物残留。

10.及时报告疫情。发生大规模发病和大量死亡等异常现象,及时向行业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扩散。

防治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建议咨询专业技术人员或通过"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http://www.adds.org.cn/)或"中国水产"APP获取专业指导。如有疑问,也可咨询重庆市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电话:023-8671636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