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以“科技创新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水产学会成立60周年暨2023范蠡学术大会在渝举行。来自业内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山城,围绕水产种业、深远海养殖、盐碱水土渔业综合利用等热点话题进行交流探讨。
为渔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结合水产领域科技和产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重点及前沿科学问题,大会围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新技术新模式、水产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水产养殖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病害防治与水产品质量安全、可持续捕捞、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水域生态修复、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等十大专题领域共安排了3个主题报告、21个主会场报告、85场专题报告。
28日举行的专题研讨会上,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松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谌志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邵长伟等专家学者,分别以《强化渔业科技创新 加快推进渔业现代化》《鱼类生物技术与分子育种——十年创新与发展》《深远海养殖设施典型案例与发展建议》《鱼类性别发育的表观调控——环境与基因的博弈》等主题作报告,分享了渔业科技创新、鱼类生物技术、深海养殖、鱼类环境等前沿技术和学术成果。
大会还举行了中国水产学会成立60周年庆,发布了“中国水产学会新会标”,以及遴选出20项渔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2023年度优秀科技成果。
据悉,举办范蠡学术大会旨在为了让水产品更营养更好味、品质更高更绿色。记者梳理发现,今年获奖的优秀科技成果中,有五分之一是和种业创新相关。其中包括,营养价值高、味道鲜体型美、更抗病的鲫鱼“合方鲫2号”;肉柱大、生长快、成活率高的扇贝新品种“蓬莱红3号”等。
重庆正在进行鱼产品品种创制
除了交流研讨外,本次大会还带来了渔业的前沿科技技术。
鱼刺可通过基因编辑“敲掉”?市生态渔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翟旭亮介绍,目前全市利用水产创新联盟和生态渔体系科创平台,正大力推动翘嘴鲌无肌间刺新品种创制,“技术成功后,今后这种没有小刺的淡水鱼会更好入口,也会更受消费者青睐。”
此外,圆口铜鱼、长鳍吻鮈、多鳞白甲鱼、泥鳅、黄鳝等长江上游特色土著品种开发和人工繁育技术攻关,罗非鱼性别控制、全雌性鳜鱼品种创制也在有序推进中。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另一热点成果之一。事实上,这种绿色、环保且能提升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的种植养殖模式,在我市已早有探索和创新,比如稻鱼共作、稻虾轮作或共作、稻鳅共生、稻蟹共作、稻鳖、稻蛙等多种模式,达到“一水双用,一田双收”的效果。截至目前,全市稻渔综合种养推广面积40万余亩,亩均新增纯收益1000元以上。
预计今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将达58.9万吨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坐拥大江大河的重庆,近年来聚焦“攻池塘”“拓稻渔”,努力向池塘和江河湖库要食物,预计今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58.9万吨,较上年增加4%,渔民人均收入22274.6元,同比增长6.66%。
与此同时,产业安全水平也稳步提升。目前,全市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和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专项整治两个“三年行动”,已建成水生动物疫病监测点89个,监测总面积14442亩,监测合格率达97.3%,为我市渔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接下来,我市将通过科技创新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向更多池塘和江河湖库要食物,确保水产品稳产保供,带动更多农户增收。”上述负责人说。
主编:邹密
编辑:邱春
审核:颜安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