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文旅科普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交流会在渝召开 西南首个国家级蜂产品检测平台同步揭牌

--

日期:2025-09-16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为深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文旅融合发展,2025年9月11-13日,“蜂文旅科普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交流会”在重庆武隆区召开。会议期间,西南地区首个国家级蜂产品专业检测平台——农业农村部蜂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合作实验室正式揭牌运营,为蜂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助力打造“以蜂促旅、以旅兴蜂”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科技赋能“甜蜜产业” 国家级检测平台落地西南

图1  重庆市武隆区蜂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揭牌

9月12日上午,重庆市武隆区蜂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农业农村部蜂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合作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仙女山街道举行,标志着西南地区首个国家级蜂产品专业检测平台正式投入运营。据了解,该中心可开展蜂蜜18项国标指标检测,覆盖国标参数的80%,并拓展蜂毒等特色蜂产品检测能力,实现“检测准、检测快”的技术优势。平台将为蜂产业提供从源头到终端的质量把控技术支撑,推动蜂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升级。检测中心的落地不仅填补了西南地区高端蜂产品检测的空白,更将促进蜂产业与文旅康养、蜂文化的深度融合,为重庆乃至西南蜂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专家齐聚共探路径 蜂文旅融合模式受关注

本次交流会由中国养蜂学会蜜蜂科普专业委员会、中国养蜂学会蜜蜂文化专业委员会与重庆市武隆区畜牧发展中心联合主办,在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经济动物研究所、重庆市武隆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支持下,由重庆仙女枳年蜂业有限公司承办。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科普处处长杨玲、中国养蜂学会理事长彭文君、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总畜牧兽医师向品居、重庆市武隆区副区长高博、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副所长田文礼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养蜂学会蜜蜂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海芬主持。此次交流会汇聚了来自全国的蜂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人员80余人。

向品居总畜牧兽医师致辞

向品居指出,重庆蜂产业已逐步实现集群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蜂群数量和蜂蜜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他强调,要以科技为引擎,以融合为路径,进一步推动蜂产业与文旅、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结合,打造具有重庆特色的蜂旅融合品牌。

图3  彭文君作主题报告

图4  杨玲作主题报告

图5 张晶作主题报告

会上,特邀专家围绕“蜂文旅科普生态构建与文旅融合”“加强科普宣传‘蜂’富美好生活”“重庆蜂文旅融合发展案例分析”等主题展开深度研讨。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局长、中国养蜂学会理事长彭文君指出,蜂产业兼具生态、经济与文化价值,推动蜂业科普与文旅融合是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创新路径。农业农村部农安中心科普处长杨玲则系统阐述科普在蜂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高级畜牧师张晶则分享了科技助推蜂业跨界融合的实践经验,提出“科技+产业+文旅”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在创新案例分享环节,武隆区畜牧发展中心主任邓伟以“乡村好‘蜂’景,文旅融合有‘蜜’方”为题,介绍了当地依托蜂产业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的经验;云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匡海鸥、黑龙江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组书记于洋等分别分享了各地蜂文旅融合的特色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蜂”字号方案。

实地观摩见成效 蜂旅融合绘就振兴图景

图6 参观蜂业检测中心

会议期间,参会代表还实地参观了仙女山蜂疗中心、蜂疗科普馆、荆竹村寻梦园水果授粉基地及示范蜂场。在蜂疗科普馆,通过互动体验、图文展示等形式,直观呈现了蜂产品的营养价值与蜂疗文化;在荆竹村授粉基地,连片的水果种植园与标准化蜂场相映成趣,展现了“蜂授粉、果提质、旅增收”的生态循环模式。

图7   现场参观指导示范蜂场

“通过科技赋能与文旅融合,武隆正将‘小蜜蜂’做成‘大产业’。”承办单位重庆仙女枳年蜂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包鹏表示,未来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化与科研机构合作,打造集蜂产品研发、科普教育、休闲体验于一体的蜂文旅综合体。

此次交流会的召开,不仅为全国蜂文旅融合发展搭建了交流平台,更通过国家级检测平台的落地与创新案例的推广,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甜蜜动能”。下一步,重庆将持续深化蜂产业、蜂文化与文旅康养的融合实践,让“小蜜蜂”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金杠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