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工作动态

市农技总站专家赴区县指导油菜春季田间管理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2-26
字体:

为进一步落实春季田管措施,确保全市油菜稳产增产。2月下旬以来,市农技总站组织专家前往潼南、垫江、梁平、秀山等重点区县,开展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当前重庆油菜总体长势良好,一二类苗占比达八成以上;大部分地区油菜生长处于蕾薹期,部分早熟品种已进入初花期。

针对当前各区县油菜苗情及春季气候特点,专家组提出以下指导意见,建议各区县结合生产实际通过“专家包片+农技员蹲点”等模式,确保技术措施精准落地。一是清沟排渍,防范渍害。应对春季多雨天气,降低田间湿度。全面清理厢沟、腰沟、围沟,确保“三沟”深度达标(厢沟深20~25cm,围沟深30cm),沟沟相通无阻。已受渍田块,清沟后亩施5kg尿素+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补充流失养分。二是分类追肥,促弱控旺。根据苗情差异化施肥,旺长田(薹高≥30cm)亩施3~5公斤氯化钾控旺防倒。弱苗田,尿素亩施用量增加至5~7.5公斤,氯化钾2~3公斤,促进苗情快速转化,并且增强油菜抗倒、抗病能力,也可无人机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新美洲星水溶肥等。常规田:蕾薹期亩喷施1%尿素+0.2%磷酸二氢钾,补充生殖生长所需养分。三是一促四防,稳产提质。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药时间、次数及配方。在菌核病轻度和中度发生区域,建议开花始盛期(田间有50%以上的植株开花)防治一次;在菌核病重发区域,建议初花期和盛花期各防治一次,两次之间间隔7~10天。去年菌核病严重地区推荐采用氟唑菌酰羟胺•咪鲜胺、异菌•氟啶胺、啶酰菌胺、丙硫菌唑等新型药剂,一般地区可采用菌核净、咪鲜胺、腐霉利等常规杀菌剂,并与水溶性硼肥混合溶解后喷施。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