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土桥监测点:科学改良土壤,蔬菜种植实现"减肥"又增产!
--
铜梁土桥监测点:科学改良土壤,蔬菜种植实现"减肥"又增产!
--
在铜梁区蔬菜主产地的土桥村,有一片“特殊”的菜田——这里既是铜梁区蔬菜耕地质量长期监测的“体检站”,也是解决当地种植难题的“样板田”。通过持续开展土壤改良试验,这片菜地正探索着既保产量又护生态的种植新路子。
一是问题把脉:板结土壤遇上“磷超标”!
监测点所在的菜地采用四季豆-菠菜轮作模式,但遂宁组母质发育的大眼泥土易板结、排水差,导致蔬菜根系“喘不过气”。更棘手的是,土壤检测显示有效磷含量最高达96.6mg/kg,远超作物需求,农户盲目追肥不仅浪费钱,还可能污染环境。
二是开出“药方”:精准减磷+有机调理!
农技团队对症下药,推出两剂“调理方案”:一是设置减磷0%、10%、20%、30%四个梯度试验,在保证氮钾用量前提下,通过产量与磷含量数据对比,找出“既够用又不浪费”的施肥比例。二是给土壤“吃营养餐”——每亩增施1.0吨有机肥,像揉面团一样改善板结结构,同时监测土壤容重、有机质等指标变化。
三是成效初显:土地松软了,肥料省钱了!
经过两年试验,减磷20%的小区四季豆产量反增5%,菠菜长势更均匀。有机肥的持续施用让土壤容重下降0.15g/cm³,相当于给土地换了“透气鞋”,雨后积水天数减少3天。基地负责人张友正算账:“现在每亩施用少5个磷的复合肥,光肥料钱就能省60块。”
目前,监测点已累计监测土壤数据300余项次,形成“减磷增碳”施肥套餐在周边推广。区农技中心主任詹雪萍表示,未来将通过土壤改良技术培训、示范田观摩等方式,让更多菜农学会“看菜吃饭、看土施肥”,推动全区蔬菜种植走向绿色高产。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