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酸化耕地治理成效获部级肯定 创新模式引领土壤质量提升
--
江津区酸化耕地治理成效获部级肯定 创新模式引领土壤质量提升
--
2025年7月24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总农艺师马常宝一行,赴重庆市江津区专项调研酸化土壤治理重点县建设项目进展。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总农艺师骆凤玲、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罗雪峰及副站长王帅等陪同。
调研组一行深入江津区白沙镇鲁能美丽乡村的田间地头,现场听取了江津区关于酸化土壤治理技术模式构建与实施成效的详细汇报。实地查看了采取酸化土壤治理措施与未采取治理措施下的水稻、玉米、甘薯等主要作物长势差异,土壤质量差异。技术人员现场测定了土壤pH并上传至土壤酸化监测服务平台,对比展示了治理区域土壤pH值的前后变化,有力印证了治理工作对提高土壤pH的积极成效。
马常宝总农艺师对江津区在酸化土壤治理项目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特别肯定了江津区将信息化监测手段与田间试验示范紧密结合的创新举措,认为这一做法精准契合了全国耕地质量信息化推进会所倡导的“业务工作与信息化建设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具有前瞻性和推广价值。
江津区自2023年成功申报并启动实施该部级酸化耕地治理项目以来,坚持“治酸与培肥并重”的技术路线,经过2023至2024两年的系统化、科学化治理,项目区土壤pH值较治理前平均提升了0.45个单位,耕地质量等级相应提高了0.43个等级,亩均粮食增产幅度超过10%,同时凝练总结出6套具有区域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酸化土壤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在此基础上,针对区域特色土壤和作物,与西南大学联合研发高效专用调理产品,并积极推动该调理剂的物化生产与推广应用,以科技赋能酸化土壤治理,提升治理效率与产业化水平。这些成果不仅为江津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其重庆其他类似地区开展酸化土壤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