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工作动态

林下栽连开绿篇,文化赋能启新章

--北京中医药大学社会实践团队赴三峡库区,青春力量赋能黄连产业振兴

日期:2025-08-04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2025年7月27日至8月1日,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芣苢本草”社会实践团队深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开展了一场为期一周、主题为“林下栽连开绿篇,文化赋能启新章”的实践调查。这支青春队伍走进田间地头、企业车间与管理部门,聚焦当地黄连产业的种植、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以青年智慧为特色产业振兴、乡村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

图为实践团在黄连种植基地实践剪影

绿水青山掘“金矿”:林下栽连铺就生态致富路

在石柱黄连种植基地,实践团队近距离观察了传统的搭棚种植与新兴的林下种植模式。通过与县农业农村委负责人及经验丰富的老连农深入交流,学子们深刻感受到:林下栽连模式,正成为打开生态与经济双赢之门的“金钥匙”。

效益倍增,增收新径:调查发现,相比传统“搭棚栽连”需毁林开荒,林下种植巧妙地利用森林天然荫蔽,大幅节省了搭棚和遮阳网成本。一位老连农向实践团介绍:“林下种连,黄连长得更‘野性’,不光产量上去了,品质也更优!省了棚钱,管护轻松,山林资源也充分利用了,效益实实在在看得见!”

生态守护,绿色根基: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石柱生态保护责任重大。林下种植有效规避了毁林垦殖,守护了珍贵的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同时,黄连强大的根系固土保水能力,结合林下复合系统,显著提升了水土保持效能,为三峡库区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生动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团队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建议进一步优化林下种植技术规程、扩大适宜林地筛选范围,为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图为实践团深入林间田地与连农交流

精深加工破瓶颈:小黄连撬动大健康产业

走进石柱黄连科普中心和旺隆黄连科技有限公司,学子们看到了黄连产业价值延伸的广阔天地。黄连产业已不再局限于毛连、拣连、切片连等粗加工形态,精深加工正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旺隆公司负责人向团队展示了其合作研发的黄连牙膏、抑菌膏、洗手液等大健康产品系列。“我们的目标,是把黄连的‘苦’,转化为产业的‘甜’和市场的‘香’。”结合中医药专业知识,学子们积极参与研讨,提出了更具前瞻性的建议:深入开发黄连素在抗炎、降糖、调节肠道菌群等领域的现代制剂(如高纯度提取物、纳米载体药物);探索黄连有效成分在功能性食品(如调节血糖保健食品)、高端日化品(如抗痘护肤系列)的创新应用;利用现代炮制技术提升传统饮片品质与附加值。通过挖掘精深加工潜力,推动黄连产业从“论斤卖原料”向“论克卖技术、卖品牌”转变。

图为实践团与旺隆公司负责人交流学习

文旅融合焕新颜:黄连文化赋能乡村“甜”体验

如何让“苦口良药”变身文旅“甜点”?团队在黄连科普中心找到了灵感,并围绕文化赋能展开深入思考。深挖黄连文化内涵,打造特色IP,是连接产业与文旅的关键。

塑造“石柱黄连”文化IP,可以通过设计生动可爱的黄连娃娃形象作为区域公用品牌代言人,讲述黄连从山林到药匣的生态故事与健康智慧,提升“石柱黄连”这一招牌的亲和力与辨识度。

团队提出了“苦尽甘来”主题旅游路线,游客可穿梭黄连林下种植基地,体验“寻连采连”的乐趣;在文创商店带走以黄连为灵感的特色产品(如文创饰品、健康茶饮、主题糕点)。结合土家风情,策划“黄连文化节”,融入土家歌舞、药膳品尝、康养讲座等,形成独特吸引力。

讲好“苦”背后的故事:黄连虽味苦,却是守护健康的良药,其生长环境之生态、种植过程之匠心、药用价值之珍贵,正是“苦尽甘来”哲理的最佳诠释,“苦”与“甜”的有机结合更能为“石柱黄连”赋予文旅体验更深层次的文化共鸣。

青春智慧润乡土,振兴路上药草香

此次石柱之行,北京中医药大学“芣苢本草”社会实践团队将课堂所学深深扎根于乡土实践。他们用脚步丈量黄连产业链,用专业知识剖析发展瓶颈,用创新思维点燃文化火花。一份份凝结着调研心血、聚焦林下种植优化、精深加工突破与文旅IP打造的建议书,在实践中逐渐成形。

“黄连虽苦,却是乡亲们致富的希望,是库区生态的守护者,更是中医药宝库的瑰宝。”实践团成员深有感触地表示,“作为中医药学子,助力像黄连这样的道地药材产业创新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光荣。”这群年轻中医药人的躬身实践,为石柱黄连产业的绿色转型与文化焕新之路,增添了亮丽的青春色彩与无限可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