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农事指导

当前在土粮食作物田间管理要点

--

日期:2025-07-21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当前正值我市“高温伏旱+暴雨洪涝”交织的“七下八上”关键窗口期,在土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进入“临门一脚”阶段。根据最新农情调度,今年气象风险高,我市粮食作物生育进程差异大。为保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下面分作物、分区域对当前田间管理要点做以下提醒:

一、水稻:抓住“两个生育时段”,全力保穗数、攻粒重  

(一)低海拔中稻区——“抽穗扬花~灌浆”要重点落实"三防一促"

1.防高温热害:当连续3天日最高温≥35℃时,采取"日灌夜排"方式,保持田间水深5~8厘米,可降低穗层温度1~2℃。

2.防涝渍:暴雨后2小时内排除田间积水,抢晴喷施磷酸二氢钾+碧护等生长调节剂修复损伤。

3.防病虫:重点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推广"一喷多促"模式。

4.中稻~再生稻(海拔≤400 m)要促再生芽萌发:再生稻区务必抢抓头季稻齐穗后7天内的粒芽肥窗口期,亩施尿素10~15公斤,并保持田间浅水层。

5.规范机收蓄留再生稻:头季稻收割时留桩高度控制在30~40厘米,收割后1~3天内亩施促苗肥(尿素5~10公斤),保持田间湿润状态。

(二)高海拔(海拔> 600 m)一季中稻——“孕穗”防干旱+暴雨洗花  

1.水分:孕穗期对水最敏感,缺水极易造成颖花退化。无雨3天即灌“跑马水”,暴雨前及时排水露田,减少倒伏。  

2.追肥:对叶色落黄的田块,亩补尿素3~4 kg作保花肥;长势正常的以叶面补钾为主。香型优质稻在抽穗至齐穗期用“增香叶面肥”200克/亩,兑水50kg叶面喷施,提高香稻产量和香味。

3.病虫:推广“一喷多促”重点防治稻瘟病(穗颈瘟)、纹枯病,破口前5~7天用三环唑/井冈霉素喷防;同步防控稻飞虱、二化螟。

(“一喷多促”技术:是指在水稻孕穗期、抽穗灌浆期是产量形成关键期,将叶面肥、调节剂、抗逆剂、杀虫杀菌剂等混合喷施,一次作业实现促生长发育、促灌浆成熟、促灾后恢复、促产量提高等多重效应,是有灾防灾、无灾增产的关键措施。)

二、玉米:低山抢收、高山攻粒,双线作战  

(一)低山春玉米——成熟收获期  

抢晴收晒:密切关注气象预报,雨前2天启动机收+烘干,籽粒含水率≤14%入库。

(二)高山夏玉米——吐丝授粉期~灌浆期  

1.水分保障与抗旱:吐丝期~籽粒灌浆是玉米需水高峰期,对产量形成至关重要。要千方百计保证水分供应,防止“卡脖旱”导致授粉不良、秃尖缺粒。高温干旱时,可进行小水沟灌或喷灌。

2.人工辅助授粉:若遇持续高温干旱或阴雨天气,会影响自然授粉。可在盛花期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的上午(9~11点),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摇动植株或拉绳法),提高结实率。

3.防涝排渍:同样要防范突发性强降雨,确保排水系统畅通,防止田间积水。

4.追施花粒肥:对脱肥田块,可结合灌溉或雨后趁墒追施少量速效氮肥(如尿素5~8公斤/亩),延长绿叶功能期,增加粒重。

三、大豆:春豆抢收、夏豆保苗  

(一)春大豆——成熟收获  

与春玉米同步抢晴收获,大豆在田间叶片脱落,豆荚呈现黄色或黑色,手摇植株豆荚发出清脆响声,达到80%熟时即可收获。

(二)夏大豆——需做好“四防”  

1.防旺长:初花期喷施5%烯效唑,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2.防旱涝:遇干旱滴灌补水+喷施抗旱剂(黄腐酸类);遇涝渍立即排水,中耕散墒;高温热害喷施0.3%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增强抗逆性。

3.防草:可选用10%精喹禾灵乳油25—35毫升/亩+25%氟磺胺草醚水剂60—100毫升/亩,兑水30~40公斤茎叶喷雾。

4.防病虫:重点防治大豆霜霉病、大豆食心虫、豆荚螟、大豆点蜂缘蝽等。

四、共性措施:用好“四张网”,确保技术落地  

1. 监测预警网。加密田间墒情、虫情、灾情调度。  

2. 技术包片网。技术骨干带头包片指导,确保“粒芽肥”等关键技术落地。

3. 农机应急网。提前对接烘干中心、应急排灌队,确保“有机可用、有人能干”。

4. 防灾减损网。关注气象、联合水利部门,提前落实排涝泵站、应急柴油、水泵到村到田;备好种子、肥料、农药三大应急储备库,确保灾后能补种、能追肥。

(撰稿:市农技总站 水稻/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团队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