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市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天气,局地气温达到42℃,旱情持续发展将对中药材生产产生不利影响。为做好高温干旱天气应对管理,确保中药材安全生产,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重庆市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研究提出以下应对措施,供广大种植主体参考。
一、高温干旱天气对中药材生产的影响
(一)作物生长受阻。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下,高温、干旱、强光照等不良环境胁迫因子危害相互叠加,严重影响药材作物正常生长代谢,可造成车前草、紫苏、青蒿等浅根系草本作物地上部分生长速率下降、叶片萎蔫,严重时地上分枝减少或地下根系早衰,继而死苗、死蔸;造成大黄、百部、黄精、川牛膝、独活等根及根茎类药材药用器官养分积累不足、根茎膨大受阻,导致减产;影响菊花、佛手、瓜蒌、木瓜为代表的花果类药材花芽分化、降低坐果率;造成决明子、紫苏子等种子类药材结实率低,空籽、瘪籽率高。
(二)病虫害高发。日光长时间照射可引起药材作物叶片、果实等灼烧,发生日灼病、叶斑病等病害。同时,高温利于病虫世代繁殖,以蚜虫、蓟马、叶蝉等刺吸式害虫爆发最为严重。
二、中药材生产高温干旱天气防灾减灾技术措施
(一)因地制宜,灌溉补墒。及时灌溉是中药材生产抗旱的主要措施。干旱发生时,要尽早备好灌溉水源,对水源不足且灌溉系统不完善的山地、坡地,可架设竹管、塑料管等方式从河道、山坪塘等引水灌溉;对缺水严重的基地,可采用洒水车运水作临时紧急抗旱处理。抗旱灌溉以“三凉三低”为原则,即天“天凉、地凉、水凉、气温低、地温低、水温低”,宜在早晚进行,切忌在中午或午后高温时进行大水灌溉。
对菊花、青蒿等浅根系作物,可采取滴灌、小水慢渗的方式降温增湿;对木瓜、枳壳等灌木类或乔木类中药材,可采取环状沟灌(树冠投影外围挖15—20厘米浅沟)方式节水保墒;对石斛药材应及时加盖遮阳网,早晚喷水并适当延长喷水时间,保持空气湿度,以创造适宜生长环境。
(二)遮阳覆盖,减蒸保墒。针对黄连、竹节参、淫羊藿、黄精等喜荫中药材,可选用不同遮光率黑色遮阳网进行植株行间地表覆盖、种植行植株浮面覆盖、单株浮面覆盖、搭架棚式覆盖等,以达到遮蔽强光、降温、保湿的目的,为中药材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对枳壳、山银花、吴茱萸、木瓜等多年生木(藤)本药材,可以通过割草或地表覆盖园艺布、防草布等作地表覆盖;对于厚朴、银杏、黄柏等乔木类中药材,可在树桩处覆盖秸秆、稻草等,以保持根部湿度,减少水分蒸发。对于大田种植的白及、半夏、野菊花等中药材,可采用秸秆、杂草、防草布等作畦面覆盖,减少太阳直射,保持田间墒情。
(三)防控病虫,稳产保收。高温天气下,高频次灌溉加重土传病害传播,加上高温高湿土壤环境,病虫害极易重发。针对药材植株上的斜纹夜蛾(紫苏)、蚜虫(青蒿)、白钩小卷蛾(青蒿)、螟虫(杜仲)等害虫,可采用诱虫灯、性诱剂、糖醋酒液等诱杀成虫。如采取化学药剂防治时,宜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施药防治时间在上午8点前、下午5点后进行,避免药害发生。
(四)灾后管理,恢复长势。高温干旱后,对于受害较轻的,可结合中耕追肥一次,适当增施磷钾肥或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对于受害严重的,要及早清理受灾园地,清除明显枯死、坏死的药材植株或枝叶,及时运出基地进行集中深埋或销毁;整株死亡的,要将植株全部挖出,在根穴四周撒施生石灰或多菌灵等药粉进行土壤消毒,及时补苗补蔸。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