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农事指导

重庆市2025—2026年度蚕豌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

日期:2025-10-13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蚕豆、豌豆作为重庆地区传统的秋冬种作物,种植范围广泛,是提高秋冬资源和土地利用率的重要小春作物。当前主要推广的种植技术有“鲜食蚕豆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和“鲜食豌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一、鲜食蚕豆轻简高效生产技术

通过选用优良品种、合理施肥排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摘心打顶、桔梗还田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可有效提高蚕豆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提升土壤肥力,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主要耕作模式有净作、与玉米套作、与幼龄果树套作或与水稻轮作等。

(一)品种选择。

宜选用丰产性好、抗病性强、大荚大粒、鲜食口感好的蚕豆品种,如渝蚕5号、渝蚕6号、通蚕鲜8号等。

(二)播前准备。

1、整地:深耕细整,耙平地面,划厢开沟,厢面宽4米,厢沟宽30~40厘米,深20~30厘米,围沟深50厘米。若采用稻茬免耕方式种植,需在水稻收获前10~15天,排除田间积水。

2、种子处理:选用粒大、饱满、光泽油亮、无虫蛀、无霉变、无破裂的种子,晒种2~3天后备用。播种前每亩用20克钼酸铵拌种或用0.2%硼砂溶液喷拌种子。

(三)播种。

结合当地气候,以盛花结荚期避过严重霜冻时间为依据,确定播种时期。浅丘、平坝地区一般在10月中下旬播种,高山地区在9月下旬播种。播种行距50厘米、穴距25厘米,每穴播种2~3粒;播后用细土混合有机肥盖种。

(四)施肥。

1、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可施用腐熟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1000千克/亩,结合整地混入土中。另外每亩施尿素5千克、过磷酸钙1525千克、氯化钾510千克,在离植株约10厘米的位置开沟或打穴深施。

2、花荚肥:开花结荚期是蚕豆需肥的高峰期,此时追肥以磷钾肥为主,一般每亩施过磷酸钙10~15千克、钾肥5千克或草木灰25千克,深施覆土。为防止肥效损失,过磷酸钙应避免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3、叶面喷肥:在初花期,叶面喷施 0.3%的磷酸二氢钾和 0.2%的硼砂溶液,可明显减少花荚脱落。灌浆期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有助于提高百粒重。

(五)田间管理。

1、封闭除草:播种后立即亩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80毫升,按1500倍液稀释后进行封闭除草。

2、查苗补苗:幼苗3~4叶时,查苗补苗,每穴定苗2~3株。

3、摘心打顶:在主茎5~6片叶时摘心,去除主茎心,促进分枝生长。当田间将近一半的植株茎部已结2~3荚,荚长2~3厘米,植株平均有8苔花序时打顶,摘去顶端嫩梢3~6厘米。

4、合理排灌:遇到干旱时应及时灌溉(尤其是花荚期),多雨季节应及时清沟排渍,避免田间积水。

(六)病虫害防治。

蚕豆的主要虫害是蚜虫和蚕豆象,病害主要有赤斑病、锈病及病毒病。坚持绿色防控,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抗虫品种,与非豆科作物轮作,或实行水旱轮作,高厢栽培,种子消毒,培育壮苗,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和病荚,并带出田园深埋或烧毁,做好田园清洁,减少病虫原基数。合理排灌,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避免湿度过高。

2、物理防治:运用黄板诱杀蚜虫、斑潜蝇,每亩悬挂3040张(规格25㎝*40㎝);铺设银灰色地膜或悬挂银灰膜条驱避蚜虫;每3040亩设置一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播种前晒种12天,每天晒35小时,可起到杀灭病菌的作用。

3、生物防治:积极保护利用天敌,如在田边种植蛇床草为瓢虫、寄生蜂等天敌提供栖息场所;应用印谏素、除虫菊酯、苦参素、BT等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4、化学防治:

(1)蚕豆象:在始荚期幼虫孵化前,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尽量使每个豆荚均匀着药,每隔7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2)蚜虫:蚜虫数量达到防治指标后,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每周一次,连续防治34次。

(3)赤斑病:在发病初期可喷施代森锰锌、多菌灵、异菌脲可湿性粉剂等进行防治,根据病情发展情况,间隔 7天喷施 1次,连续防治 23 次。

(4)锈病:发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防治。

(5)病毒病:重点防治蚜虫等传毒昆虫。在蚕豆苗期(秋季)和成株开花期(春季),是蚜虫向蚕豆田迁飞高峰期,应分别喷药防治蚜虫12次。

(七)采收。当豆荚鼓粒饱满,籽粒种脐颜色由白显黑时即可采摘;速冻加工用鲜食蚕豆宜在种脐颜色明显发黑时采收。鲜荚采收后,蚕豆秆可做绿肥翻压还田。

二、鲜食豌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豌豆的嫩茎、豆荚、青豆粒均可食用,且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重庆在巫山、万州、潼南、梁平、忠县等地区大力推广鲜食豌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鲜豆荚平均亩产1000 千克左右,青豆亩产400㎏左右,亩纯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种植效益良好,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优选作物。

(一)品种选择。宜选用优质、高产、抗病、鲜食口感好的品种。如生育期小于100天的早熟品种,中秦1号、中豌6号等;生育期小于150天的中熟品种,如云豌18、渝豌1号、渝豌2号等。

(二)选地整地。选择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p H在5.5~6.5的壤土或沙壤土,前茬为玉米、甘薯、马铃薯、蔬菜等,避免与豆类作物连作。播种前平整地面,深耕细耙土壤。开好三沟,沟深25~30厘米,或选择具有一定坡度的地块种植,以利排水。

(三)种子处理。挑选粒大、饱满、无破裂、无虫蛀、无霉变的优质种子,播前晒种12天,并用多菌灵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5%。

(四)播种。根据茬口、季节、豆荚上市期灵活掌握播种期。秋豌豆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冬豌豆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行距:早熟品种30~40厘米,中熟品种40~50厘米,穴距20~25厘米。每穴播种2~4粒,播种深度3~5厘米,播后盖细土3㎝,早熟品种基本苗2.5万~3万株/亩,中熟品种基本苗2万~2.5万株/亩。

(五)化学除草。播种后立即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进行封闭除草,每亩用量50~80毫升,按1500倍液稀释喷施。

(六)施肥。重施底肥:亩施45%复合肥(N:P:K=15:15:15)20~30千克。巧施追肥:苗期苗高2030厘米时,每亩施尿素1015千克或复合肥2030㎏,需采摘豌豆尖上市的地块可适当增施氮肥,促进茎叶繁茂;花荚期有一半以上植株开花后,叶面喷施0.2%钼酸铵溶液23次,可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七)引蔓上架。蔓生性品种在株高约30厘米生出卷须时,及时搭架,架高1.5米左右;半蔓性品种在始花期,有条件的也应搭简易支架,防止大风暴雨后倒伏。

(八)病、虫、鸟害防治。

坚持绿色防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注意豆荚螟、地老虎、斜纹夜蛾、斑潜蝇、根腐病、白粉病、褐斑病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抗虫品种,与非豆科作物轮作,或实行水旱轮作,高厢栽培,种子消毒,培育壮苗,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和病荚,并带出田园深埋或烧毁,做好田园清洁,减少病虫原基数。合理排灌,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避免湿度过高。

2、物理防治:运用黄板诱杀蚜虫、潜叶蝇,每亩悬挂3040张(规格25㎝*40㎝);铺设银灰色地膜或悬挂银灰膜条驱避蚜虫;每3040亩设置一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播种前晒种12天,每天晒35小时,可起到杀灭病菌的作用。距离地面30~100厘米安装驱鸟彩带,每隔10米安装一条,以防治鸟害。

3、生物防治:积极保护利用天敌,如在田边种植蛇床草为瓢虫、寄生蜂等天敌提供栖息场所;应用印谏素、除虫菊酯、苦参素、BT等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4、化学防治:豌豆幼苗期易发生根腐病、立枯病等病害,可用30%甲霜恶霉灵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防治;虫害以地老虎、斜纹夜蛾、豆荚螟为主,可选用2.5功夫乳油6008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中后期易发生白粉病、霜霉病、褐斑病、细菌性斑点病等病害,可用75%达克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细菌性斑点病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可选用吡虫啉喷雾防治。斑潜蝇可用1.8%阿丁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九)采收。根据成熟度分批采收,采收嫩荚,在嫩荚充分肥大、柔软而籽粒未膨大时采收;采收青豆,应在豆粒肥大饱满,豆荚颜色由深变淡,荚面露出网状纤维时采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