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联盟优势资源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
10月25日,国家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协同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理事会在云南大理召开。会议围绕联盟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设想进行了研讨。
会议强调,联盟要持续围绕国家粮食安全重大需求,聚焦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强化联合攻关和集成示范推广,探索创新运行机制,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凸显联盟行业引领作用。
会议指出,下一步,联盟将在全国进行“一站多区”战略布局,计划设立低积累作物品种选育专委会、高效钝化技术专委会和重金属减量化技术专委会等,强化区域特点与共性技术攻关。联盟要从耕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基础理论、技术和产品研发、标准与示范推广等方面加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创新,并在新型研发机构或实体化联合体运行机制方面进行探索。
会上,联盟与两家盟员单位江苏天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格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识。两家公司在联盟理事长单位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人才引育、技术集成与应用推广等,发挥联盟科研院校源头创新、基础平台和人才智力作用,助力产业发展。
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签订,是发挥企业在联盟主攻目标、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环节的主导作用,对于推动联盟高质量发展,深化农业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所长、党委副书记熊明民表示,联盟作为行业领头军,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行业难题与发展需求,加强协同创新,强化联合攻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力量。
联盟理事长周莉研究员表示,下一步,联盟将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国家需求,对标联盟“五有”发展要求,加强科技合作,加大科技成果产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耕地安全利用提供更多科技支撑。
联盟副理事长郭红岩认为,现阶段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建议充分发挥企业在联盟发展中的优势作用,加强技术集成与应用推广,助力产业升级。
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总站站长吴鸿斌研究员建议,在耕地质量类别划分动态调整工作中,加强相关标准体系研究,凸显行业带头作用,进一步提升联盟行业影响力。
据悉,国家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协同创新联盟成立于2017年9月,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的区域联盟,是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牵头的政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盟员单位130余家,旨在开展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的科研协同创新与示范应用,解决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在研究和应用中的重大战略和关键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