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

大足区聚焦“防管收”全流程 有效减少农用地膜残留

--

日期: 2024-12-18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重庆市大足区主要覆膜作物30余万亩,主要包括蔬菜、花生、中药材等,全区严格实施“源头管控、过程监督、回收利用”全过程全流程监管,确保地膜达标入地,使用后及时回收,地膜回收率达90%以上,有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一、聚焦源头防控,杜绝非标入市。一是抓实专项整治。在春秋覆膜期间,开展200余次农资销售市场、网络销售平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对生产和销售非标地膜的企业、平台或商户,及时依法处置,严厉打击非标地膜入市入地。二是强化政策引导。按照2.25kg/亩和2.4kg/亩的标准分别对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农户进行补助,推广地膜8万余亩;开展2000余亩地膜科学使用试验示范,对不同地膜农田适应性、环境影响等进行评价。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印发《大足区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大足区农用地膜科学使用宣传手册》《大足区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手册》等6000册,每年对种植大户开展3次以上培训,筑牢不能用、不敢用非标地膜的思想防线。

二、聚焦过程监管,掌握残留现状。一是强化部门联动。建立地膜污染防治部门协作机制,有效串联区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5个部门及镇街信息,加强线索移送、工作会商、联合调研等,构建工作合力。二是加大专家抽检。成立由区镇村三级联合的地膜科学使用回收专家指导组,对铺设地膜的种植大户进行100余次抽检,确保农用地膜达标使用。三是长期连续监测。对草莓、花生、西瓜等开展连续三年的地膜残留监测工作,有效掌握农田地膜残留变化状况,为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的监管、防控及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三、聚焦末端运营,实现回收利用。一是抓好回收考核。印发地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并将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全区“五星村庄”评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核。二是完善设施配套。建成区级贮运中心1个、镇级转运站2个、镇级回收站37个、村级网点250个,实现全区24个涉农镇街、村社100%覆盖。三是构建回收网络。回收企业与各回收站(网点)签订回收、购销协议283份,明确回收种类、回收价格、回收期限等相关事宜。构建“村镇回收转运—区分拣贮运—就地加工”的地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实现“就近交售、就地解决”。通过“企业+站(网)点+农户”的模式,为地膜回收打下坚实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