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

春耕期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技术指导意见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4-03
字体:

科学使用农膜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农艺措施。当前正值春耕繁忙、农膜使用关键时期,为做好2025年春耕期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工作,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科学选膜

优先选择全生物降解地膜。种植蔬菜、烟草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可优先考虑全生物降解地膜,其既能满足作物生长周期需求,且收获后也无需专门回收,可减少污染和节约劳动力成本。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聚乙烯地膜。选择符合《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 13735-2017)强制性标准、厚度在0.01mm以上的地膜;对于坡度较大、地形起伏明显的地块,鼓励使用厚度为0.012-0.015mm、柔韧性好、抗拉伸的地膜;对于相对平整的地块,可根据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类型和厚度的地膜。

二、地膜铺设

精细整地。在铺设地膜前,要彻底清除田间的石块、树枝、秸秆等杂物,防止刺穿地膜;同时对土壤进行深耕细耙,使土壤表面平整细碎,耕层深度达到20-25厘米,以利于地膜与土壤紧密贴合,提高地膜的保温、保墒效果。

合理铺设。鉴于重庆山区地块小、地形复杂的特点,小规模种植可采用人工铺膜,铺膜时要将地膜拉紧、拉平,使地膜紧贴地面,每隔一定距离用土压实地膜边缘和中间,防止地膜被风吹起。在相对平整、面积较大的地块,可选用小型机械铺膜,提高铺膜效率和质量。

三、适时收膜

在作物收获后,应及时回收地膜,避免地膜在田间长期暴露、老化破碎,增加回收难度。宜在土壤含水量15%-20%时作业(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标准),避免土壤过湿导致膜土难分离,或土壤过干导致残膜破碎度增加。

在地形较为复杂、机械难以作业的地块,可采用人工捡拾的方式,沿膜侧人工开沟,使压在土壤中的地膜完全暴露后进行捡拾。在相对平整、面积较大的地块,可选用小型残膜回收机进行机械回收。机械回收后,再由人工对田间遗漏的地膜进行清理。

对于全生物降解地膜,可根据其降解情况,在作物收获后一段时间内进行清理,若降解程度较好,可不进行专门回收。

四、后续处理

回收后的残膜应集中存放,严禁将残膜随意焚烧或丢弃在田间地头、沟渠等地方,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存放场所要选择在地势较高、干燥的地方,防止残膜被雨水冲刷或浸泡。

对于干净、无破损的残膜,可由回收企业进行再生利用,生产塑料颗粒等产品。对于分拣难度大、含杂率高的残膜,可通过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系统进行无害化处理。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