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组织参加2025年外来入侵物种常态化监测技术培训交流活动
4月23日,由农业农村部生态总站和中国农科院环发所共同承办的2025年农业外来入侵物种常态化监测技术培训交流活动在四川成都举办,我站资环科派员并协调组织相关任务推荐承担单位(西南大学、市畜科院等)有关人员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纪委书记陆美芳主持,农业农村部科技司副处长王航、农业农村部生态总站首席专家黄宏坤出席并分别做了讲话,万方浩、宋振等专家做了专题汇报和技术培训。
活动指出,一是要理清常态化监测与普查的关系。普查是摸清底数的基础性工作,而常态化监测就是在普查的基础上,持续跟踪外来入侵物种发生和扩散情况,进一步完善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各省在起草年度监测报告时,要更多的体现本年度外来入侵物种发生变化情况,明确重点物种是否出现扩散蔓延、危害程度是否加重,在哪些区域出现新发现的外来入侵物种。二是要理清高风险区监测与重点物种监测的关系。高风险区的监测方法类似于普查面上调查,重点物种的监测方法类似于普查重点调查,两项工作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各个省份在加密监测点位时,要因地制宜统筹考虑高风险区和重点物种,全面降低外来入侵物种传入扩散风险。三是要理清常态化监测与防控治理的关系。通过常态化监测,可及时发现发生变化情况,及早发布预警信息,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各省份要坚持边监测、边防控,要将常态化监测与防控治理工作一体化推进,切实做到治早、治小、治了。
活动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常态化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各地主管部门要把防控工作当作重要的事情来抓,要在日常工作中把功夫做到位,各位专家要把这项工作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看待,而不是简单的完成一个项目,日常功夫做到位,无论是领导批示还是社会舆情,都能做到妥善应对。二是要树牢主人翁意识,做好常态化监测工作。各地主管部门和专家团队之间要建立起联系,形成事有人管、活有人干的工作格局。地方主管部门和项目承担专家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一起把本省份本地区的防控工作抓好、抓实、抓到位。三是要久久为功抓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各省份要充分理解常态化监测工作的目的,动态掌握外来入侵物种发生情况,为防控工作提供基础支撑。要充分发挥专家技术支撑作用,按照分区、分类、分级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利用普查成果,科学推进常态化监测与综合治理工作。各技术支撑单位要主动加强工作汇报,特别是对于监测工作中新发现的外来入侵物种,以及发现的发生严重危害的情况,要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并提出工作建议,真正做到“边监测、边防控”。
下一步,我站将按照本次活动要求,从加强与项目承担单位的沟通联系、切实做好市级常态化监测技术支撑、牵头做好常态化监测质量控制、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技术指导等四个方面,科学高效的完成常态化监测工作各项任务,为动态掌握外来入侵物种发生扩散情况,为精准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