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重庆种子站>业务工作 > 植保植检

《重庆植保》2025年第55期

--

日期:2025-11-13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我市2025年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与水稻品种抗性鉴定结果通报  稻瘟病是我市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其病菌生理小种组成与水稻品种抗性水平是病害流行蔓延的重要因素。为了掌握我市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变化趋势和水稻品种抗瘟性情况,为品种合理布局和稻瘟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2025年,我站委托重庆市渝东南农科院持续开展重庆市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与水稻品种抗性鉴定,现将2025年度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与水稻品种抗性鉴定结果通报如下。

一、监测及鉴定结果

1.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

1.1  小种类型及出现频率

2025年,征集到江津、垫江、涪陵、酉阳、万州、南川、石柱、黔江8个区县提供的32份穗颈瘟标样,单孢分离鉴定了52个菌株。采用我国统一的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对分离的52个单孢菌株进行鉴定,共分为725个小种,分别为ZA群、ZB群、ZC群、ZD群、ZE群、ZF群、ZG群。其中,ZA群有ZA1791527334951556310个小种;ZB群有ZB357194个小种;ZC群有ZC3571113156个小种;ZD群有ZD172个小种;ZEZE31个小种;ZFZF11个小种;ZG群有ZG11个小种。出现频率最高的种群是ZC群,出现频率为32.7%;其次是ZA群,出现频率为26.9%。出现频率最高的小种是ZC7,出现频率为13.5%;其次是ZD7,出现频率为9.6%

1.2  区县小种组成情况

提供穗颈瘟标样的8个区县,覆盖了渝西、渝中、渝东北、渝东南区域。从小种组成与分布看,渝中部、东南部小种类型较丰富,渝西部、东北部小种类型相对较少。各区县之间小种组成也有一定差异。其中,涪陵、南川、江津、石柱4个区县生理小种较多,涪陵主要为ZC群,优势小种为ZC7;南川主要为ZC群,石柱主要为ZA群;其余区县优势小种不突出。垫江、酉阳、万州、黔江4个区县的生理小种相对较少,其中万州的优势小种比较突出,为ZE3;酉阳主要为ZA群;其余区县优势小种不突出。

2.水稻品种抗性鉴定结果

2.1叶瘟鉴定结果

叶瘟鉴定了84个品种,其中,叶瘟高抗的有1个品种,叶瘟抗病的有11个品种,叶瘟中抗的有55个品种,叶瘟感病的有17个品种。

2.2颈瘟鉴定结果

颈瘟鉴定了84个品种,其中,颈瘟高抗的有4个品种,颈瘟抗病的有27个品种,颈瘟中抗的有15个品种,颈瘟感病的有18个品种;颈瘟高感的20个品种。

二、结论与分析

1.2025年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看,目前我市有725个小种,优势种群为ZC群和ZA群,出现频率分别为32.7%26.9%,优势小种为ZC7ZD7,出现频率为13.5%9.6%。与去年监测结果相比,ZA群上升明显,由去年的9.7%上升为26.9%,成为优势种群;ZB群下降明显,由去年的29.2%下降到13.5%ZC7ZD7仍为优势小种,但出现频率更高。监测结果表明,我市稻瘟病菌种群分布仍然广泛,不同年度间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异频繁,不同生态稻区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也存在一定差异。

2.从今年水稻品种抗性监测结果看,今年鉴定的84个品种中,叶瘟感病的有17个品种,占20.3%,去年为8.8%,近十年均值为28.8%。颈瘟感病或高感的有38个品种,占45.2%,去年为35.1%,近十年均值为43.4%。与去年监测结果比,叶瘟和颈瘟感病品种的比例均有所上升,叶瘟感病品种占比低于十年均值,颈瘟感病品种占比略高于十年均值。监测结果表明,我市水稻品种抗性水平整体仍然较高,但部分品种因种植年限增加,抗性在逐渐丧失。

3.我市地形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各地生态条件和种植方式差异较大,生产上推广种植水稻品种众多,品种之间抗性差异较大,有利于不同类型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寄生危害。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以及农田生态环境的变化,加剧了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异,增加了水稻品种抗性丧失的风险。因此,一旦气候条件适宜,稻瘟病就可能在我市局部区域、部分品种上流行危害。(病虫害测报科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