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重庆种子站>综合发布 > 数字建设

2025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与2020版的对比分析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7-31
字体:

为进一步推进重大网络安全风险隐患发现、整改等工作落实,规范和统一全国网络安全等级测评活动中关于网络安全高风险问题的判定准则,同时支撑各地公安机关开展日常网络安全重大风险隐患督办整改等工作,公安部十一局研究制定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实施指引(试行)》。

2025 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相较于 2020 版,在风险判定逻辑、评估范围、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升级,体现了从 “合规达标” 向 “实效防护” 的转型。以下是关键差异的对比分析:
一、判定逻辑:从单一风险项到系统性风险
2020 版以高风险判例为核心,聚焦单一技术漏洞或管理缺陷(如弱口令、未加密传输等),整改方向明确但缺乏系统性关联。2025 版引入重大风险隐患概念,基于 “相关性、严重性、高发性” 原则,综合多重安全要素判定风险,强调风险的系统性和叠加效应。例如,即使符合率高于 90%,若存在数据备份缺失、供应链攻击防御失效等重大隐患,仍可能判定为 “基本符合”。此外,2025 版新增 33 项重大风险隐患触发项,其中 11 项为 2020 版未涵盖,包括渗透测试覆盖率不足、零日漏洞无热补丁能力等。
二、测评结论:从百分制到动态分级
2020 版采用百分制评分(优、良、中、差),以分数达标为核心目标。2025 版废除百分制,采用三级结论体系:
符合:符合率≥90% 且无重大风险隐患;
基本符合:符合率 60%-90%,或符合率≥90% 但存在重大风险隐患;
不符合:符合率 < 60%。
这一调整降低了 “基本符合” 的门槛,但强化了重大风险隐患的一票否决权。例如,某系统符合率 96% 但存在数据跨境未审计,仍判定为 “基本符合”。
三、技术要求:覆盖新兴领域与动态防护
1. 传统安全要求的深化
网络架构:2025 版对三级及以上系统的冗余要求更严格,例如核心网络设备需实现热冗余,且性能需满足高峰期需求(如核心设备负载≤80%)。
数据安全:强化数据加密与备份,明确三级系统需采用密码技术保障通信完整性,且重要数据需异地备份(同城≥30 公里,跨省市≥100 公里)。
访问控制:三级及以上系统需采用双因素认证(如 USBKey + 密码),且禁止默认口令或弱口令。
2. 新兴领域的扩展
云计算与物联网:新增云租户隔离失效、物联网设备未授权接入等风险项,例如云环境中若未实现租户网络隔离,直接触发 “不符合”。
供应链安全:要求对第三方供应商进行安全评估,禁止使用未经验证的开源组件或存在供应链攻击风险的技术。
AI 与大数据:针对 AI 模型训练数据的合规性、大数据平台的访问控制等提出专项要求。
3. 动态防护与持续监控
漏洞修复周期:三级系统高危漏洞修复周期从 30 天缩短至 15 天,四级系统需实现实时漏洞响应。
渗透测试与红蓝对抗:要求三级及以上系统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渗透测试,且红蓝对抗常态化,未达标者判定为重大风险隐患。
四、评估方法:从人工检测到智能化工具
2020 版主要依赖人工核查与漏洞扫描,效率较低且易遗漏隐蔽风险。2025 版鼓励采用自动化工具与 AI 辅助评估,例如:
智能风险分析:通过 AI 模型关联多源日志,识别潜在攻击链(如横向移动、数据 exfiltration)。
自动化测评工具:支持一键生成拓扑图、漏洞关联分析及整改建议,例如中检天帷的测评管家工具可自动匹配测评条款并记录整改前后数据。
威胁情报联动:结合外部威胁情报库,实时评估系统暴露面风险(如互联网指纹残留、已知漏洞利用情况)。
五、管理要求:强化制度与实战化能力
1. 安全管理制度升级
应急预案:2025 版要求三级及以上系统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实战化演练,且演练需覆盖数据泄露、勒索软件等场景。
供应链管理:建立供应商白名单,定期审查第三方代码安全性,禁止使用存在后门或隐蔽信道的组件。
2. 人员能力要求
安全意识培训:新增针对供应链安全、零信任架构等新兴领域的培训内容,要求技术人员掌握渗透测试、漏洞分析等实战技能。
应急响应团队:三级及以上系统需组建专职应急团队,具备 7×24 小时应急处置能力。

六、处罚与整改:明确责任与技术路径

2020 版对高风险问题的处罚措施较为模糊,2025 版则明确法律后果

罚款与业务限制:
未达合规要求的组织最高可处 500 万元罚款,或暂停相关业务。
整改要求:
重大风险隐患需在 30 日内完成整改,且整改方案需经第三方验证

技术路径:
提供具体整改建议,例如弱口令问题需结合密码策略优化与多因素认证,而非仅修改口令

七、适用范围:从信息系统到全场景覆盖

2020 版主要针对传统信息系统,2025 版将云计算、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AI 大模型等新兴领域纳入评估范围,并根据场景差异设置专属风险项。例如,工业控制系统需满足 “网络攻击行为实时监测” 要求,物联网设备需实现接入认证与固件更新管理

总结:从合规到实效的范式转变

2025 版通过重大风险隐患判定、动态防护要求、智能化工具应用三大核心创新,推动等保测评从 “机械合规” 转向 “实战防护”。企业需从以下方面应对:

    1.风险分级管控:优先处理重大风险隐患,例如数据备份缺失、供应链漏洞等。

    2.技术能力升级:引入自动化工具实现漏洞闭环管理,部署零信任架构增强访问控制。

    3.管理体系优化:完善供应链安全制度,定期开展红蓝对抗演练,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4.持续合规运营:将等保要求融入日常运维,结合威胁情报动态调整防护策略。

    未来,随着《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的实施,2025 版指引将进一步推动企业构建 “主动防御、智能响应、持续优化” 的网络安全体系。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