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喜马拉雅的情谊——重庆尼泊尔合作初见成效
--
日期:
2024-12-02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大
中
小
●去年7月,LRI学校和重庆巴蜀常春藤教育集团签订了《“点亮未来”中尼教育战略合作协议》,今年6月,巴蜀常春藤为LRI援建的智慧教室正式投入使用
●西南大学正积极与尼泊尔高校就留学生培养和联合办学等事宜进行沟通;重庆医科大学将与尼泊尔在2025年来华留学生招生、学生短期交流等方面开展正式合作
●今年8月,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尼泊尔南方农业科技园揭牌。杂交水稻、大棚蔬菜种植、奶水牛和池塘高效养殖四大合作项目已陆续展开。重庆正在努力将中国的先进技术,变为尼泊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4年前,中尼两国首脑面向全球共同宣布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并提出,双方将致力打造两国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更好地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4年来,正是在两国高层的亲自谋划和深入推动下,中尼双方政府和民间互访不断,经贸文化合作持续升温,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作为两国世代友好的重要象征,珠穆朗玛峰见证了中尼之间在新时代日益发展的深厚友谊。
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自身优势,努力为深化中尼务实合作、推动双边关系迈上新台阶作出地方贡献。特别是202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率中共代表团访问尼泊尔,并与尼方在减贫行动、智慧教育、农业科技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推动了一系列项目的落地实施。
一年多过去,这些项目具体推进怎样?11月14—17日,记者飞越喜马拉雅,前往实地探访。
11月的加德满都,和煦的阳光驱离了徘徊5个月的西南季风,温和地铺洒在LRI(Learning Realm International School)学校的操场上。
LRI是尼泊尔最著名的国际学校之一。11月15日,在LRI学校的智慧教室,学校校长德威康·乔希(Devkant Joshi)博士这样介绍LRI学校的办校宗旨——“通过重新定义国际竞争力,有的放矢开展教育实践,让我们的学生为成为全球公民做好准备。”他认为,随着重庆市援建给学校的友谊教室、智慧教室等硬件设施投入使用,LRI学校的师生们对尽快融入更大的世界充满了期待。
智慧教学
新模式打开更大世界
一年多前,袁家军一行来到LRI学校,与校方负责人和部分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一年过后,这里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
走进LRI学校友谊教室,智能黑板格外引人注目。具备触摸交互功能的智能高清大屏,能够以页面形式保存板书,可以随意放大、缩小和翻页,让教学内容更加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课桌上整齐地摆放着30台华为笔记本电脑和耳机,联网电脑让师生可以随时进行教学探讨和全球网络大师慕课学习。无线耳机保证了声音能被清晰传递,让每个学生都能与老师同学无障碍地自由交流。
“课程从最初的中文课,拓展到计算机、数学、音乐等各种课型。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课堂从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动,充满了活力。”德威康·乔希介绍说。
新的设备带来新的教学模式。“加德满都有很多学校开设了汉语课,但是他们的授课方式相对传统,学生在课堂上会觉得稍显枯燥。”德威康·乔希说,LRI学校的汉语教学覆盖学校1—12年级,截至目前,已为1.6万余名学生传授汉语。新设备和教学模式给LRI学校的课堂带来了更多互动,也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加HSK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希望今后有机会前往中国深造。12岁的苏美琳(Ava Pradhan)就是其中之一。今年7月,苏美琳参加了第四届世界小学生汉语桥汉语秀比赛,获得尼泊尔赛区冠军。“我希望未来能去重庆上大学。”苏美琳说。
重庆也正在努力把尼泊尔师生的这一愿望变为现实。2023年7月,在重庆市教委指导下,LRI学校和重庆巴蜀常春藤教育集团签订了《“点亮未来”中尼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姊妹校友好合作关系,开启了双向交流互访。今年6月,巴蜀常春藤为LRI学校援建的智慧教室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LRI学校数字化教学能力。
重庆与尼泊尔的高等教育合作也在提速。西南大学正积极与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尼泊尔农林大学等高校就留学生培养和联合办学等事宜进行沟通对接。重庆医科大学与LRI学校一年内开展了3次互访合作。11月19日,LRI学校董事长希武·拉吉·特(SHIV RAJ PANT)再次率代表团回访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刘恩梅表示,双方将在2025年来华留学生招生、学生短期交流等方面开展正式合作。未来,学校将以与LRI学校的招生合作为起点,积极吸引更多尼泊尔优秀高中生来校就读。
“这样的合作与交流极大地帮助了尼泊尔的人民。”德威康·乔希说:“重庆与加德满都,正变得越来越亲近。”
因地制宜
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教育合作只是“点亮未来”中尼政党民生与减贫行动的一环。今年8月,在距离加德满都150多公里的珀勒德布尔市,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尼泊尔南方农业科技园正式揭牌。杂交水稻、大棚蔬菜种植、奶水牛和池塘高效养殖四大合作项目已陆续展开。重庆正在努力将中国的先进技术,变为尼泊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南方农业科技园项目由尼泊尔农林大学和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实施,中国“活力乡村”项目、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尼泊尔办公室和珀勒德布尔提供支持。“目标是借力中国杂交水稻的经验,因地制宜提高尼泊尔水稻单产,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尼泊尔办公室主任邹志强表示。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农业在尼泊尔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水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比达20%。”尼泊尔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系副教授苏姆·达可尔(Suman Dhakal)表示,“我们注意到,近几年尼泊尔的水稻产量在不断降低,进口量则持续增长。这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尼泊尔农林大学计划在重庆专家的帮助下,三线齐发改变目前的严峻形势。第一是在重庆优选的37个杂交水稻品种基础上,研发出适合尼泊尔环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让尼泊尔农民买得到、用得起。第二是通过合作项目,培养一批杂交水稻专家,指导农户不断提高种植技术。第三是每年招收200个当地农户参与种植试验,改变习惯、改变思路,再通过合作社向全市、全国推广。
此外,大棚蔬菜种植的合作也已经展开。11月16日,记者和西南大学团队的专家一起来到加德满都郊外,看到当地蔬菜大棚使用并不普遍,且基本只能用于避雨。
“我们将用尼泊尔当地农民承担得起、算得过来账的方式,因地制宜采用当地材料对蔬菜大棚进行改造。”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鲍安红教授表示,改造后的大棚,将能充分满足四季避雨防晒、滴灌和保温的需求,蔬菜的生产将从一季两季变为四季,农民的收益将会增加。
据悉,双方还将在奶水牛养殖技术方面开展合作,通过建设奶牛现代养殖技术示范场、引进先进场地设施设备和养殖技术,帮助当地建立起优质高效的种养循环模式。池塘高效养殖技术合作则将通过池塘标准化改造等方式,提高养殖产量和综合效益。邹志强表示,两大项目都将在2025年初全面启动。
跨越群山
中尼友谊迈上新高度
2023年7月,袁家军率中共代表团访问尼泊尔期间,同尼泊尔众议长吉米雷共同出席“点亮未来”中尼政党民生与减贫行动开启仪式,见证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活力乡村”示范项目揭牌,并为中尼友谊教室揭牌。
一年来,袁家军在重庆多次会见尼泊尔政要和政党领导人。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总书记香卡·博克瑞尔、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施雷斯塔先后来渝,聚焦减贫发展、民生改善、粮食增产、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交流合作。政府推动,行业深化。在统筹“一盘棋”的运作下,重庆与尼泊尔的合作正在开花结果。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袁家军在率中共代表团访问尼泊尔时表示,重庆愿与尼方加强农业、减贫、教育等交流合作,以地方交往丰富两国关系内涵。
一年来,重庆与尼泊尔通过实实在在的教育合作和农业合作,将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推向了新高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