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085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刘华青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长江上中游柑橘产业带的建议》(第0085号)收悉。经与市林业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重庆有3000多年的柑橘栽培历史,是世界柑橘生产最适宜地区之一,是原农业部《全国柑橘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确定的“长江上中游柑橘优势产业带”核心区。同时,重庆柑橘还是国务院三建委确定的和谐三峡、绿色三峡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是三峡库区四大重点扶持产业之一,是重庆十大山地高效特色产业“举旗”产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柑橘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来培育,纳入《重庆市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统筹规划和整体安排,出台了《脆李、脐橙、龙眼荔枝三大水果产业发展方案》等文件。截至2018年底,全市柑橘面积340万亩,产量315万吨(其中晚熟柑橘142.8万亩,产量85万吨),综合产值370亿元(按市场监测价格计算),种植效益为125亿元,带动94.3万户、330万橘农人均增收1125元,相关从业人员约300万人。
长江干支流河谷区域集中了全市90%以上柑橘面积和产量,三峡库区更是我市柑橘产业的重点区、核心区、优势区。长久以来,市农业农村委在政策、资金、科技等方面都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和重点支持。特别是2018年10月,九三学社中央在渝专门就三峡库区柑橘产业发展进行了调研,召开了科学家座谈会,为三峡库区柑橘产业发展“把脉开方”。今年2月,成功举办了首届2019•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致力于整合三峡库区柑橘资源,打造三峡柑橘大品牌,发起成立了三峡柑橘产业联盟,为三峡库区柑橘产业发展提供了助力。截至目前,三峡库区柑橘共有250万亩,盛产期可达产量375万吨。
加快长江上中游柑橘产业带特别是三峡库区柑橘产业的发展,关系到三峡库区移民安置、脱贫攻坚和库区生态建设的国家战略问题。感谢您对我市柑橘产业特别是三峡库区柑橘产业发展的关注、关心,您提出的相关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采纳。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相关区县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关于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市农业产业结构的实施方案》(渝委办发﹝2018﹞45号)要求,市农业农村委正在制定《重庆市柑橘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基本思路是:全市长江中上游柑橘产业带继续走鲜销与加工并重,错季上市,差异化发展和延伸产业链条之路。按照“大基地、小单元、多主体、单品类、集群化”思路,加快推动形成“大基地、大品牌、大流通、大服务”发展格局。采取政策导向、投资倾斜等办法,促进柑橘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和优势基地进一步集中,打破区域界限,整合区域优势资源,连片规划、连片建设、集中发展,统一打造区域品牌,并在采后处理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统筹协调。利用品种的熟期特性和海拔高差的调节手段,延长同类产品供应周期,确保在一定区域有充足的商业批量。在产业布局上,重点建设以奉节、巫山、云阳为主的库区脐橙产业基地,以忠县、开州为主的冷鲜橙汁加工产业基地,以万州为中心的玫瑰香橙产业基地,以长寿为中心的晚熟杂柑产业基地。重点推进梁平柚20万亩商品化生产基地建设,适度发展垫江晚白柚,巩固长寿沙田柚,建设万州为次中心的10万亩柠檬产业基地。
(二)关于产业联盟,抱团发展。产业化经营是促进长江中上游柑橘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带动力量,对于解决三峡库区更为分散的橘农适应市场、进入市场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将始终坚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广大橘农为主体、以家庭农场为基本单元、以柑橘合作社和协会为纽带,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做两端、中小主体做中间、农民集体共参与、利益共享有保障”的发展格局。创新柑橘发展经营体制机制,支持三峡柑橘产业联盟的发展,培育优势主体。推行柑橘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对农民小微果园和业主超大果园分别通过“化零为整”和“分零转包”的方式转换经营机制,培育有效种植主体,重点发展30-50亩规模,以职业果农为主体的家庭果园;适度发展100-500亩规模,以城市工商业主为主体的公司化果园;鼓励发展以土地和集体资产股权化为纽带的村社果业股份合作社为主体的集体果园;尊重和扶持小农户生产,使各类经营主体规模合理、运作有效、富有活力。大力培育柑橘社会化服务经营主体,重点解决一家一户生产技术标准难以把控、重点技术难以落实、果园机械化难以实施、农民外出果园难以管护、突发性用工难以组织和市场难以对接等问题。以销售型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为社会化服务经营主体,开展技术承包、技术服务、农资统购统供、全程托管、农机服务、商品化处理等一系列社会化服务,提高果业发展标准化、专业化和组织化水平,积极推进该类型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及农户之间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合作、生产合作及服务合作等形式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抱团发展,通过系列社会化服务,促进果业社会化分工,节约生产和经营成本,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三)关于统一品牌,共同营销。加快柑橘优势品牌打造。以区县为基础,市级统筹主抓,按全产业链思维,将有基础、有影响、有市场前景的打造成为知名品牌。整体打造“三峡柑橘”区域大品牌,按照柑橘产业发展规范布局的品牌种植区,将我市长江上中游柑橘各基地区县品牌进行整合,形成跨区域共有公共品牌,对外宣传统称“三峡柑橘”,支持将“三峡柑橘”纳入国家级媒体扶贫免费公益品牌宣传,并抓紧制定品牌准入标准,形成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准入条件、统一Logo、统一包装。还要利用现有区域优势品牌,将一个区域,一个柑橘品种大类,开展跨区县品牌整合行动,形成更大的品牌量,以“奉节脐橙”整合云阳、巫山、开州的脐橙品牌,以“万州玫瑰香橙”整合开州、长寿等地的血橙品种。市、区县两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品牌展示、现场推介和媒体宣传活动,将产业与当地人文地理、旅游资源等有机结合,赋予产品更多历史文化内涵、生态康养元素,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带动和推进产业发展。在发展和巩固传统销售渠道的基础上,加快我市长江中上游柑橘产业信息体系建设,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直销配送、农超对接等营销模式,努力实现生产与消费无缝链接。加强柑橘电商发展,依托“品牌农产品上京东”等行动,拓展网上销售市场,形成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大力培育和引进大型流通型龙头企业和水果流通经纪人。加强柑橘电商发展,依托“品牌农产品上京东”等行动,拓展网上销售市场,不断完善柑橘产加销一体化机制。积极开展特优产品“三品一标”申请和保护,加快市场信息预警、预报机制建设。
(四)关于科技支撑,提升品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顺应“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趋势,强化科技为柑橘产业赋能。实现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有可靠的良种作保障。市农业农村委将继续大力推进柑橘无病毒三级良繁体系,研究制定加强柑橘种苗生产经营管理的办法和措施,坚持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加快品种更新步伐,优化三峡库区柑橘品种结构,使柑橘产业发展建立在牢固的良种苗木供给基础之上,建立以万州为中心,带动开州、忠县的柑橘区域良种繁育基地,未经审定和区试的柑橘品种一律不得推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仅关系柑橘产业质量和效益,而且关系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国家战略。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市农业农村委将持续加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力度,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重点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促进三峡库区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大力推广柑橘化肥、农药“双减”行动,积极推广柑橘营养诊断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绿色防控技术。着力推动柑橘非疫区建设,建立从疫情监测、预警、阻截到铲除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果园机械化水平,从标准制定、作业规范、机械研发、示范应用等方面积极探索。完善各级柑橘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稳定充实各级技术服务队伍,把新型职业橘农培训作为一项事关全市柑橘发展的大事,推动橘农专业化和职业化。
此答复函已经市农业农村委路伟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19年4月22日
联系人:陈军
联系电话:89133665
邮政编码:401121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