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2023专项行动,从根本上消除沼气设施产权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我区大胆探索并落实农村沼气安全监管“五项机制”,确保农村沼气安全风险可管、可防和可控。
一是“告知”先行机制。“无知者无畏”。为汲取教训,罗列近年来全国、全市农村沼气安全事故典型案例,组织专家和业务骨干,精心编制“致农村沼气设施产权人一封信”“ 沼气设施安全生产责任告知书”“沼气安全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先行告知沼气安全主要风险、防范措施、应急要求;同时,制作录音下发各街镇,通过村村通广播循环播放,切实提升广大农户沼气责任意识和安全使用能力。此外,告知产权人在开展沼气清掏、维修作业等较大危险作业前,要主动报告街镇农业服务中心或区农环站,派人实施作业监护。
二是“责任”下沉机制。“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依据《关于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的意见》(渝安办〔2017〕102号),印发《綦江区沼气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方案》(綦农委〔2023〕112号),在全面摸清各类沼气设施数量的基础上,针对270口农村沼气,构建街镇、村居、社组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织牢属地监管网。同时,分别明确三级网格化工作人员、工作内容和履职方式。确保农村沼气安全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措施、有成效,实现“实名制”监管。此外,网格化责任实行动态更新,年度报区农业农村委备案。
三是“监管”精细机制。“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追责”,自2020年以来,我区突出分级负责、分类监管和重点监管原则,精心编制区农业农村委农村沼气安全监督检查计划,并报区政府批复执行。同时,结合我区气候特点,以及正常使用和闲置未用沼气设施不同侧重,分别细化月度监督检查方案,科学确定检查对象、检查重点、检查内容和检查频次。此外,要求各街镇农业服务中心,将农村沼气安全监管纳入街镇年度安全监督检查计划一并组织实施。确保燃爆、中毒和窒息、淹溺、火灾等安全风险防范措施有效落实。
四是“整改”便民机制。“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制定年度预算,将农村沼气安全并入部门预算,明确资金用途。根据需要定期与不定期邀请工贸类专家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和诊断把脉、宣传教育;同时,建立微信、QQ群,邀请专家入群,免费提供沼气安全技术咨询。此外,根据预算经费,区农业农村委探索创新“责令整改”与“帮助整改”相结合机制,主动采购一批警示标志、“一封信”“ 告知书”“ 应急处置措施”等常用隐患整改物资,结合监督检查发现的隐患,免费提供沼气实施产权人,既达到第一时间消除事故隐患的目的,又充分体现了监管便民的原则。
五是“普法”多元机制。“警钟长鸣、普法先行”。构建多元化的普法机制。通过微信群、QQ群、业主群,及时推送沼气安全事故案例,用血血凝凝的事故案例教训提醒产权人和监管人员。同时,结合监督检查和 “安全生产月”“农业执法普法小板凳服务队”“执法人员结对子”“安全法治顺口溜”“预警提示”等广泛深入开展沼气安全知识常识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此外,构建区、街镇两级定期培训机制,每年对监管人员和产权人开展培训,提升业务技能。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