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互动交流>媒体关注

【重庆日报】协同推进“五大振兴” 这些区县如何“解锁”难题

日期:2024-01-05

大渡口区重庆小面生产企业井谷元食品生产线,工人们正在进行标准化生产。(资料图片,摄于4月26日)记者 郑宇 通讯员 钟戈 摄/视觉重庆

导师好,我是张正,正在发展垫江花椒鹅项目……”1226日,重庆金融助力农村致富带头人行动计划——第四场重点区县投融资对接会在垫江举行。会上,来自垫江的优秀农村致富带头人携带创业项目,在现场发布融资路演。

十个指头有长短。乡村振兴范围广、任务重、困难多,必须要结合地区发展实际实事求是。

垫江、沙坪坝、大渡口、巴南、江北、江津被列为乡村振兴积极推进类区县,协同推进五大振兴。对这些区县而言,如何解锁实际难题,就需要精准找到开锁钥匙

做好土特产文章

解传统产业升级之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其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

1227日,记者走进大渡口井谷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井谷元食品)生产车间,现代化的小面生产设备一字排开,流水线旁,工人忙着将一批批半成品小面打包装箱,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我们现在每天有上万包预包装小面进入市场。井谷元食品董事长傅勇告诉记者,今年4月,井谷元食品获得全国首张重庆小面食品生产许可证后,不仅销量成倍增长,还加速重庆小面向标准化、集群化发展。

鲜为人知的是,这家企业起初做的是速食粥,进入小面新赛道后,逐步成为重庆知名面企。其迅速成长的背后,是大渡口将重庆小面作为百亿级产业集群进行打造。

在重庆,目前小面门店约8.4万家,年产值超400亿元。大渡口区农业农村委专职副书记苏武斌说,每销售1亿元小面,其小面佐料能带动农产品销售近2000吨,这无疑是连一带二促三的新增长点。

为此,2021年该区建立以重庆小面加工为主、兼具调味品和浇头加工为辅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将其打造成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点。

为把街边生意变为主导产业,今年以来,重庆市小面产业园生产中心一期、电商产业园、中央工厂、小面博览馆等一系列平台在大渡口区建成投用。

目前,该区引进辣来主义”“金牌干溜等品牌类企业18家、生产类企业15家,去年全产业实现营收24.3亿元、同比增长47.3%。前不久,以重庆小面为主的麦制品产业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同为乡村振兴积极推进类的巴南,则抢抓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战略机遇,利用城郊区位优势,着力打好都市牌。如今,该区打造以精品粮油”“精品果蔬茶为代表的乡村产业,走出一条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子。

引进业主促增收

解联农带农成效不明显之

产业发展后,强村富民便有了根基。众所周知,新型经营主体缺乏是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绊脚石之一,同时也制约着联农带农的效果。沙坪坝通过村村、村企、村社联合合作,利用租金、薪金、股金,达到强村富民的共富目标。

上周末,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缙泉烧陶瓷老板陈勇忙个不停,一边烧制陶瓷,一边给学生讲解制陶技艺。虽然累,但两天时间陈勇挣了一万多元。

陈勇的生意越来越好,村民赖家友也跟着沾光。老两口在缙泉烧务工,一年有4万元收入;房子租给他,一年租金5万元;到年底,村社文创收入分红还有几千元。

三河村的发展,村集体功不可没。丰文街道农服中心主任李强告诉记者,三河村利用毗邻大学城优势,吸引企业共同打造艺术家村落。同时,村集体成立了重庆舜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河村经济联合社等,通过村集体+艺术家+农户+产业模式,发展文创产业。

经过三年多打造,目前三河村已有30家企业入驻,其中缙泉烧”“镜蓝染”“伴山漆艺术中心20多家企业已经开业。如今,在文创产业的带动下,三河村集体收入达100多万元,农民户均增收4000多元。

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近年来沙坪坝形成了村集体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与各类市场主体合股联营以及飞地抱团发展模式。仅去年,该区9个涉农镇街、49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1亿元,村均收入达220万元。

与沙坪坝不同,为发挥联农带农实现共富目标,垫江则通过大力培育丹乡劳务品牌,通过就业创业,让农民群众腰包鼓起来。如今,当地已先后培育丹乡建工”“石磨豆匠”“大石竹编”“垫商播客为代表的丹乡劳务品牌,仅去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万元,同比增速7.5%,高于全市、全国平均水平。

推行院落制

解乡村难治难管之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针对村大面广难治、户散人少难管的堵点难点,近年来,江津推行院落制模式,探索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新路径,许多乡村因此实现了蝶变。

岁末,走进先锋镇保坪村,层林尽染,白墙灰瓦的民居,相互交融,美得让人流连忘返。眼前这一幕,很难让人将其与村里过去的脏乱差联系起来。

保坪村党委书记代小月说,保坪村由4个村合并而来,面积大,村民居住分散。刚开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时,村民不支持。无奈之下,她们只好根据人口聚居密度、院落分布、通行条件等,推行院落制

简单来说,就是将全村划分为30大院,每个大院10户到40户村民组成,每个大院选举新乡贤能人担任院落长。在院落长的带动下,许多村民的房前屋后收拾得越来越干净整洁,鸡鸭也都圈养起来,门前的花台种满绿植。

保坪村只是江津区推进院落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按照地域相近、文化相连、利益相关、群众自愿、规模适度原则,当地划分院落制示范院落124个。且每个院落推选新乡贤能人担任院落长,负责庭院经济、环境卫生、院落文化培育等。如今在这一模式下,当地形成院落事院落说,院落纠纷院落解,院落活动院落办的良好风尚。

江北区同样推行了院落制、网格制、积分制。如今,江北通过开展最美院落”“文明家庭等评比,全区10个村已有8个创建为重庆市宜居村庄,4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巴蜀宜居乡村先导村,1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