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516号建议的复函
郭晓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主体作用的建议》(第0516号)已收悉。感谢您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注!您的建议深入地分析了我市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性不高、主体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民主建设、加强组织建设等建议,可以有效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您的建议有很强的操作性、指导性,对我们工作有很好的帮助。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农业农村委共同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政治引领,系统谋划推动乡村振兴建议
一是出台政策措施。重庆市委召开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把乡村治理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安排部署。市委农办印发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重点举措,明确58项具体措施。市政府出台《关于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进一步加大激励支持力度的通知》,对全市乡村治理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区县进行激励。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的市级乡村治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组织、宣传、政法、民政、司法等21个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区县均参照成立。三是开展示范创建。高质量完成渝北区、铜梁区、江津区开展国家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建设。南岸区迎龙镇、石柱县中益乡、忠县新立镇、南川大观镇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大渡口区建胜镇民胜村等40个村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涪陵区义贺镇等58个镇创建为市级乡村治理示范镇,万州区甘宁镇南桥村等197个村创建为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四是创新开展项目试点。针对乡村留守儿童无法及时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实际,结合党史学习“我为群众办实事”,投入资金,在全市1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和原18个深度贫困乡镇开展乡村留守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试点。
二、关于强化自治强基,推动村民自我约束管理建议
一是完善村规民约。出台《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村规民约执行工作的通知》,建立完善村规民约的监督和奖惩机制。推进“三事分流”“三社联动”“三治结合”社区治理工作机制,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创新机制,增强城乡社区治理服务效能。出台《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规范民主选举程序,健全基层民主制度,有效推进村民自治规范化、程序化。二是减轻基层负担。印发《减轻村级组织负担具体举措》《关于深化推广运用乡村治理清单制的通知》,规范落实村级组织依法自治事项、负面事项、协助政府工作事项、出具证明事项等,推动基层“松绑减压”、还权归位、赋能增效。村级组织参加会议、材料填报、达标评比、检查考核分别减少16%、37 %、45%、20%,自治组织总体减负37%以上。创新“三事分流”“五员共治”“新风小院”“和顺茶馆”等村民协商议事形式,全面推行“一约三会两榜”乡村治理机制,基层自治实现形式不断拓展。三是全面推行积分制。印发《关于深化推广运用乡村治理积分制的通知》,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数量化指标,对农民群众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并形成积分,把复杂的评比内容具体化,把无形的道德标准有形化,提升自治能力。四是提升农民群众综合素质。广泛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6.5万人,农村致富带头人2万人、认定4000人。组织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含在岗农民工)培训9.27万人次(其中,脱贫人口3.47万人次),完成年度计划5万人次的185.4%(其中,脱贫人口完成年度计划2万人次的173.5%)。组织14个重点区县开展鲁渝劳务协作培训6141人次(其中,脱贫人口4822人次),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46.2%、172.2%。五是打造自治典型案例。通过向国家推荐、向一线推广等方式,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渝北区“建强‘民情茶室’、助力乡村善治”“推行‘清单’治理模式、助推基层减负增效”奉节县“四访”工作法和酉阳县“构建四种机制 走好乡村治理‘数字路’”,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江津区探索“法治大院”治理模式,在《全国乡村治理动态》中推广,铜梁区“小积分”开启乡村环境“美颜”新模式,入选全国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典型案例。
三、关于强化法治保障,预防减少农村社会矛盾建议
一是强化法制宣传。以“法润乡村”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展普法活动1.8万余场次,组织律师服务团队、农村“法治带头人”进村入户宣传政策法规6.5万余次。二是加强服务站点建设。建成40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012个乡镇工作站,实现了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三是实施民主法治村建设。在全市分四年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全面达标建设,实施两年来全市村(社区)建设达标率累计达到了58.1%。四是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乡镇派出所配备警力7468人,警务辅助力量5152人,加快推进“一村一辅警”制度。深化农村雪亮工程,全市公共区域已建成视频监控镜头11939个。五是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农村地区共划分网格1.6万个,配备网格力量4.5万人。六是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出台《关于深化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七是持续净化农村治安环境。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打黑恶势力。着力巩固基层政权,全市已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3809个。八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环境。2018年以来,乡镇调委会受理调解14.5万件,村调委会受理调解58.3万件。
四、强化德治教化,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建议
一是推进移风易俗。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既讲法治又讲德治”重要指示要求,重庆市委出台加强法治和德治工作实施意见,利用各类教育实践实训基地、乡村振兴讲习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深化“孝善立德”“家风润万家”等主题实践活动,培育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战士、老劳模“五老乡贤”,推广“积分银行制”“善行义举榜”“乡贤评理堂”,开展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推动形成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江津区着力提升德治感染力,启动“脱贫路上的百个故事”全媒体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常态化开展“好公婆”“好邻居”等评比活动,创建全国“五好家庭”1个、“最美家庭”1个。二是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指导意见》《关于在农村地区反对大操大办倡导文明乡风的通知》,持续推进农村地区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积极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立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建立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服务中心)33个、所993个、站8193个。三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进“乡村德法相伴”主题活动,举办梦想课堂11000余场次,开展“家风润万家”活动6200余场次。建设“老马工作室”1200余个,推广“老马工作法”。推出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支书毛相林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和时代楷模,并大力宣传。四是优化农村文化供给。累计建成1030个乡镇(街道)、11146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农家书屋8239个、数字农家书屋408个。全覆盖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常态推进“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治理。累计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49个、市级文明村镇727个,县级及以上文明镇和文明村占比分别达到68.8%、54.7%。
五、关于强化智治支撑,运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建议
一是积极探索“互联网+乡村治理”。坚持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统筹打造政务服务平台和“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综合便民服务平台,探索推广“平安乡村·智惠农家”防控系统,推动群众诉求“一键唤醒”、乡村治理“一网揽尽”,提高乡村治理信息化水平,实现数字“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创新开展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AI互动空间试点,以AI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通过游戏、故事、竞赛等形式呈现教育内容,实现教育与文化、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的有机融合,让乡村孩子享受到改革发展红利和现代信息技术成果。二是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市民政局将智慧社区纳入《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重点工程,投入资金4338万元,按照“大数据+大平台”的思路,全面整合社区和养老服务信息资源,建设云端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智慧社区(养老)云平台。三是积极发展农村电商。积极推动农村电商网点科学布局。全市建成区县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28个、物流配送中心29个,镇乡及村服务站点5500多个,孵化涉农电商网商超2.8万家。2020年全市农村网络零售额243.3亿元,同比增长11.5%。四是推进农村市场“双建”工程。已基本形成以区县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连锁超市为骨干、村级便民放心商店为基础,两级配送、三级销售、双向流通的农村日用消费品网络体系。五是夯实农村物流基础。区县级物流节点基本普及,全市乡镇配送站达891个,覆盖率97%;快递服务网点4925个,乡镇覆盖率100%,村级覆盖率86%,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基本打通。
此复函已经刘贵忠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