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重庆乡村振兴

重庆乡村振兴专报〔2023〕106期 重庆巫溪:学习“千万工程” 建设“和美家园”

日期:2024-01-24

巫溪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领会“千万工程”的精髓要义,开展从“幸福家园”到“和美家园”的乡村治理探索,着力破解“国家投入越来越多、政府管理越来越细、农村发展越来越好、部分群众诉求越来越多”问题,逐步实现“和得自在、美得自然”的乡村建设目标,走出一条山区库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子。

一、创新治理理念,从“组织意图”向“共同愿望”转变。坚持把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和宏伟目标与本地实际和群众意愿融和起来,探索“五和五美”的实现路径,以共同梦想凝聚民心,形成“同心同行”的发展氛围。一是党群融和信念美。充分发扬民主,全县各村(社区)把党性原则强、致富本领高、群众信得过的乡村能人选进支委,引领群众共绘“和美家园”蓝图,把发展目标与群众愿望统一起来,激发群众拥护、支持、奉献的强大合力。二是产教融和共富美。结合区域主导产业布局,按照50%的资金支持支部引领产业协作、技能培训,探索“龙头企业十集体经济十庭院经济”的利益链接、技术协作机制,促进村级集体、群众家庭共同发展、共同致富。三是人居融和村容美。按照“历史传承、自然美丽”的原则,把288个村级大院与“改厕所、治污水、清垃圾”三大革命结合起来,用好本土建筑工匠、手艺人,推广“清单制”“积分制”和“院落制”,构建“方便舒适、整齐得当、清洁卫生”的人居环境。四是礼乐融和民风美。以村级大院为载体,建立6个方面的群众组织,把新时代文明新风与移风易俗结合起来,彰显地方的文化传承和民风特色。五是治制融和和谐美。强化道德教化引领和法律规范保障,坚持“四议两公开”,完善村规民约,建设诚信评价体系,组织860余名乡贤建立“和事堂”,搭建村务管理智慧平台,营造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社会环境。

二、创新治理组织,从“政府包办”向“共同责任”转变。把党建引领的总体要求和职能责任与群众主体、共同担当融和起来,构建“一网两会一大院”组织体系,激发“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主人意识和奉献精神。一是建立党建网格。以党支部为核心,以自然村落为单位组建网格,以党员干部为网格长,以县乡镇村三级干部为网格成员,创新实施“五单”工作机制,把为民服务、脱贫成果巩固、信访治安、环境保护等工作“一网打尽”。二是建立村建联席会。坚持“三事分流”,以3000个家风屋场的“家长”为代表,分村组建“乡村建设联席会”,推选委员和主任,根据本村发展规划和群众意愿,明确村建任务清单,统筹推进“水、电、路、讯、物”五网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共建共管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生产互助会。坚持“平等自愿、互利互惠”,以家风屋场为中心,以庭院经济为基础,分类组建3800个生产互助会,采取“工换工、工抵钱、技转工、机转工”形式,探索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流动方式,把庭院经济与现代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四是建立村级大院。利用公共院坝和闲置房屋建立288个村级大院,配备爱心互助、文体活动、文明讲习、群众评比、技能培训、纠纷调解等6个群众组织,由群众推选组织带头人和成员,由带头人推选管理大院院长,形成主动尽责、共管共享的长效机制。

三、创新治理方法,从“行政命令”向“共同参与”转变。把管党治党和转变干部作风的总体要求与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客观实际融合起来,构建“党建引领、共同参与、自我净化”的工作方法,持续提高群众满意度、增强群众获得感。一是让支部扎根在产业中。围绕区域主导产业,由支部领办生产型、服务型合作社430个,村集体、村干部个人、项目业主和村民共同投资折资入股,优先吸纳100%的监测户和低收入户以土地、劳力、技术入股,逐步提高其它村民入股比例达到95%,实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以集体经济带动共同富裕。二是让干部生活在群众中。由网格长统筹,网格内的县乡镇村三级5名干部,轮流组织网格内成员开展“看变化、比贡献、讲政策、评先进、谈体会”五步感恩活动,畅通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促进干部真心实意联系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是让群众满意在组织中。通过建立1728个群体组织,让群众选负责人和成员,让群众根据自己需求、意愿参与到群体组织中,让群体组织成为解决困难感受温暖、加强沟通增进感情、了解政策消除误会、学习先进增强能力、展示才华贡献力量的平台,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建设“和美家庭”,县村集体凝聚力和村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全县村集体经济不断增长,截至202310月,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村271个、占比89.1%,比去年同期增加158个、增长51.9个百分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