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乡村振兴专报〔2023〕109期 重庆大渡口:实施“党建统领·七联共建” 推动“强村富民”具体化实效化
大渡口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和“实干担当促进发展”目标,坚持把主题教育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创新实施“党建统领·七联共建”行动,走出党建统领强村富民新路,全区“三变”改革试点村占比30%,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的村达100%。
一、打破组织壁垒, 创新组织形态。一是分级研判定范围。以村党组织为主体,打破行业、领域、单位壁垒,通过党建组团、联建共建的方式,每个村有1个机关党组织、1个社区党组织、1家优秀企业、1所学校、1家医院、1名区级党员领导干部和1名贤达人士等7类主体联系帮扶,推动提升村党组织“双带”能力。根据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和重点村分类管理情况,初步筛选出帮联村名单,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原则,确定首批13个涉农重点村作为联建对象,占比48.1%。二是优势互补结对子。按照“双向选择、优势互补”原则,将13个村进行分类管理,匹配帮联党组织35个,确保帮得了、带得动、出实效。三是协议组团抓共建。推动村党组织与7类主体签订共建协议,对接17家企业、23位社会贤达人士为各村发展贡献智慧力量,实现联建共建契约化、机制化、具体化。
二、坚持问题导向,健全目标体系。一是筑牢基层组织基础。针对农村要素资源短缺、公共服务不足、本土人才缺失等难题,建立“七联共建”目标体系,坚持党建统领,通过组织共建、党员共管、品牌共创等方式,结合主题教育开展,整顿一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创建不少于5个农村基层示范党组织。二是提升基层治理能级。深化农村基层网格化服务,推广实施“积分管理乡村善治”“院落微治理”,创建5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三是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途径,通过组织搭桥、项目牵引,确保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100%、20万元以上达到50%。
三、注重分类施策,抓实工作任务。一是差异化明确任务。根据7类联系帮扶主体的优势和特点,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抓好联村共建任务落实。机关重点开展组织共建、政策宣传,社区重点协助策划基层治理特色项目,企业主要帮扶集体经济发展,学校重点组织社会实践、技能培训,医院常态开展义诊巡诊、健康咨询,党员领导干部重点推动政策、资源、人才向帮联村倾斜,贤达人士主要从乡村建设、乡风文明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契约化落实任务。针对重点任务,组织联建单位与帮联村协商,条目化列出共建事项,签订协议书,约束各方主体按协议推动落实具体项目,确保联建工作具体化、可实施、能落地。依托农业产业及乡村旅游,前三季度金鳌村、沙沱村、蜂窝坝村、石盘村分别实现经营性收入56万元、54万元、41万元、32万元。三是清单化管控任务。建立联系对接和工作进度“两张清单”,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工作,每季度更新1次台账,压实联建单位责任,常态开展结对联系。各联建单位结合主题教育开展接访下访、民生服务团活动等50余次,牵头或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本土人才培训、农产品产销对接集中配送等联建服务60余次。
四、强化闭环管控,完善运行机制。一是闭环落实。注重体系化、机制化推动联村共建工作,健全运行机制,按照“方案制定—明确任务—推进落实—现场调度—情况报告”工作闭环,组织联建单位逐项抓好落实,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空转虚化。二是定期调度。结对联系单位每季度调度分析联建村工作推进情况;各村每半年召开1次工作调度会,研究解决困难问题;区委每年开展1次农村工作现场会,通过现场观摩、解剖麻雀,提升工作实效。三是总结评估。每年对工作情况进行复盘分析,组织牵头单位培育挖掘最佳实践案例,通过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运行情况评估,优化拓展联建领域、工作载体和目标体系,推动联村共建工作迭代升级、见行见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