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乡村振兴专报〔2023〕110期 重庆綦江:念好“三字经”促进“三转变”引领建设巴渝和美乡村新风尚
綦江区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重点,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工作思路,立足整乡整村风气重塑、着眼一家一户源头治理,“拉刹车”“转方向”“走正轨”,为乡村治理“治痛解难”,引领建设巴渝和美乡村新风尚。
一、硬措施“刹”歪风,变“讲排场”为“重节俭”。一是整合力量“推”。坚持把整治“大操大办”“大摆宴席”作为推动移风易俗的突破口,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印发《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发布《抵制“无事酒”树立文明新风倡议书》,组织、宣传、农业农村、民政等部门联合成立工作组,落实专人负责,形成部门联通、上下联动工作机制。二是村规民约“管”。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作为约束性条款写进村规民约,明确酒席操办范围、操办程序、酒席桌数、礼金数额、违规处理等,上报街(镇)备案。目前,全区302个行政村均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工作。三是党员干部“带”。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严禁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通知》,全区党员干部率先签订《“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倡议书》,严格落实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申报制度,带头加入红白理事会、乡风文明劝导队,切实发挥“头雁效应”。四是线上线下“劝”。通过“綦江日报”“大美綦江”“南州清风”和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农家夜话”“乡里茶谈”“瀛山之声”等途径,线上线下打通倡议劝导“最后一公里”。2023年,农村宴席同比减少26%,农民群众人情支出同比减少35%。
二、大力气“转”民风,变“人情债”为“乡情味”。一是与积分奖励相结合。将移风易俗整治内容纳入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着力在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上下功夫。对“大操大办”实行扣分制、对“主动不办”实行加分制,每月一积分、每季度一公示,每年一评选,每年年底用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兑现奖励。全区每年兑换积分奖励超过100万元。二是与典型评选相结合。把自觉杜绝“大操大办”等作为“好媳妇”“好婆婆”“身边好人”“最美家庭”“最美村落”评选活动的硬指标、加分项。2023年全年开展各类评选活动30余场次。三是与文明创建相结合。把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等纳入文明镇、文明村创建申报和复查考核评价体系,助推各镇村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整治“大操大办”等不文明行为。目前,区级及以上文明镇达100%、文明村达90%。
三、多举措“树”新风,变“攀比心”为“幸福感”。一是“抓发展”更有活力。通过整治“大操大办”“大摆宴席”,减少农民群众人情支出,节省更多时间抓生产、谋发展、增收入,“一减一增”让群众信心更足、盼头更大。2023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将增长7%。二是“兴文明”更有动力。组建20余支文明劝导队,把党的政策、法律法规、文明倡议等编成小品、山歌等,制作特色版画100余幅,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文明新风吹入千家万户,让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强、参与积极性更高。三是“促和美”更有张力。创新探索“产业带动、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股份合作、项目拉动”六种集体经济多元发展模式,“空壳村”旧貌换新颜,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均超过38万元。打造“乡里茶谈”“黄葛树下的家”“板凳课堂”“背篼干部”等品牌,搭建“三治课堂”,宣传宣讲党的理论、法律法规等800余场次,“薄弱村”旧俗换新风,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全区群众上访率同比下降7.33%。一大批生态产业“变现”、农耕研学“出圈”,宜居宜业巴渝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