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乡村振兴专报〔2024〕3期 重庆南川:“村企联姻”铺就强村富民新路子
南川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以加快建设现代化郊区新城为统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基层协商民主建设方面找到契合点,探索实践政协委员身份的企业家挂职“名誉村主任”做法,有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顺应时代所需,探寻乡村振兴良治之法。一是引领社会资源,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借鉴驻乡驻村工作经验,在政协委员中挑选一批经济上有实力、事业上有成就、社会上有影响、行动上有激情的企业家,到村担任“名誉村主任”,通过其直接投资、合作经营、技术帮扶、招商引资、引才引智等多种形式,引导更多资金、项目、技术、人才、信息等社会资源向乡村一线聚集,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建设注入强大力量。二是落实协商民主,优化基层治理互动模式。把委员工作室建在基层治理的主阵地,实现专门协商机构工作体系化制度化运行,以点带面将协商人才、经验、渠道、传统引入到基层治理中去,使协商的过程成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化解矛盾的过程,达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良策汲于基层、问题解于基层、力量聚于基层的效果。三是畅通服务渠道,全心全意排忧解难。通过实地调研、政策宣讲、走访了解等途径,就近就地开展群众工作,收集反映群众关于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引领、疏导、阐释的思想工作,协助党委、政府架起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结合政协委员的职业特点或所在界别、团体的优势,扎实开展解读政策、解决问题和帮助增收“两解一帮”工作,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二、建立配套制度,铺就委员履职增效之路。一是科学选聘,精准派人。坚持做到自愿申请与组织选派、实际需要与人尽其才、优势互补与互利双赢、试点先行与逐步推进“四个结合”,由区政协办公室和区委组织部联合任命,完善互选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2022年以来,累计选派15名政协委员到14个乡镇(街道)担任“名誉村主任”。二是明确职责,亮出承诺。组织召开相关乡镇(街道)、入驻村与委员“名誉村主任”见面会议,开展岗前任职培训,做好人员交接和工作对接。围绕助力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和集体经济、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动矛盾问题化解、办好民生实事等“五大”任务,拉出责任清单,亮出履职承诺,原则上每年至少为所在村办理1至2件重点实事。三是强化统筹,增添保障。建立区政协领导、相关专委会“一对一”联系委员“名誉村主任”制度,明确相关乡镇(街道)党(工)委落实专人做好日常协调对接服务工作,为委员履职尽责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搭建部门、镇街、金融、社团等多方参与协作平台,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配套和奖补扶持。四是正向激励,选树典型。综合采取履职过程与结果动态跟踪管理、个人述职与群众评议以及村干部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每年度对“名誉村主任”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的予以通报表彰,对先进典型、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广泛开展宣传报道,营造创先争优氛围。
三、聚焦强村富民,结出宜居宜业和美之果。一是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依托区位条件好、生态环境好、资源禀赋好、发展基础好的“四好”优势,持续推动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开发农文旅融合产业项目,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强农村道路、电网、通讯、农田水利等设施建设,推动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如委员带头发展南川米、方竹笋、茶叶等特色产业2万余亩;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在大有镇石良村流转6700亩土地发展乡村旅游,为村集体每年获取50余万元收益。二是村集体和群众持续增收。围绕互利互惠、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目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助力实现强村富民。探索建立“公司+村集体+群众”合作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帮助派驻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余万元;引领群众就近就业创业,带动群众增收近30万元;依托丰必达5G电商直播基地,培训100余名村民学习掌握电商短视频制作和运营技能。三是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依托委员工作室,邀请相关部门与界别委员、群众代表、有关方进行“面对面”一线协商,有效推动基层治理“堵点”畅通解决。2022年以来,委员累计组织开展基层协商活动30余场,帮助化解各类矛盾问题20余件次,促成土地征占、道路建设、土地流转等基层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诸多问题在一线解决。四是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通过走村串户,深入群众家中,与群众交心谈心、沟通感情、宣讲政策,打通委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凝聚起永远跟党走、共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