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乡村振兴专报〔2024〕1期 重庆巴南:聚焦巴适小院“小切口” 做实和美乡村“大文章”
巴南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应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巴适小院”为切口,以“庭院+”为路径,通过“一村一院落”“一院一主题”抓典型示范,打造各具特色院落,全面展现原味乡愁、产业富民、乡村善治、邻里和睦场景,全力推动巴渝和美乡村建设,逐步绘就巴南“富春山居图”。
一、锁住乡土特色,让乡愁更加浓厚。一是党建引领,千院繁荣。将创建“巴适小院”作为“党建引领·百村振兴”行动“头号工程”,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工作机制,制定“巴适小院”创建规范、验收标准。通过实施“千院繁荣”计划,党建引领491家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帮助院落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643个。二是依貌而建,留住原味。坚持百花齐放、千院千貌,在充分尊重原始形态、村落保护、整体风貌、群众意愿基础上,创新“村党组织发动申报—镇街实地勘验选点—镇村集中力量推进—区级验收命名”四步工作法,分批分次开展“巴适小院”建设。三是风貌提升,扮靓环境。实施村庄院落绿化、亮化、文化“三化”工程,分片开展特色院落“精提升微改造”,“巴适小院”硬化路通达率、自来水普及率、用电可靠率、5G网络覆盖率、通邮率、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污水有效治理率均达100%。
二、融合多种业态,让发展更加强劲。一是“小院+种养”,带富本土农户。引导村民利用房前屋后“方寸地”“巴掌地”,因地制宜发展院落经济。圣灯山镇沿滩村“巴适小院”集群式发展“花木+”产业,实现年人均收入3.5万元以上。姜家镇“十黑大院”发展“食黑”特色庭院经济,年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二是“小院+文旅”,带强地方经济。依托“巴县老院子”,串珠链线打造“陆海之约·畅享巴南”5条精品旅游线。以“小院+果园”“小院+民宿”“小院+餐饮”等模式盘活闲置农房、荒山、水塘等资源,打造“年代乡村”“乐活乡村”“奇趣乡村”等网红地,实现全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三是“小院+电商”,带动三产融合。将邮政、菜鸟驿站等物流配送服务引入“巴适小院”,以示范院落为基地,开展“线上+线下”产业营销推广培训,“直播+”“农旅+”“云认养”等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涌现,促进文创、电商、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安澜镇小龙村“巴适小院”通过打造智慧电商平台,实现线上销售额百万元。四是“小院+合作”,带活创业就业。采取“企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等模式与小院经营户建立合作关系,带动就业创业。安澜镇平滩村湾草房院落采取“合作社+”模式发展民宿、销售农产品,带动沿线45户农户每户年增收4000余元。
三、完善院落治理,让邻里更加和睦。一是民主参与进小院。建立“院落党群议事点”,推行“三色”评价制度,让村民说事、议事、主事。设立“红岩先锋”党群服务驿站,定期组织居民召开院坝会,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健全院落运行管理制度,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设置小院“红黑榜”“流动旗”,形成“比学赶超”氛围。二是数字治理进小院。探索建立“互联网+网格管理”服务管理模式,实现24小时线上线下联动防控。麻柳嘴镇张家湾小院设计“居民积分小程序”,以善行赚积分、以积分改陋习。惠民街道沙井村文家园小院创新“联网、联巡、联调、联育”四联共治,被评为数字乡村全国优秀案例。三是文明乡风进小院。开设“小院讲堂”“小院书屋”,定期宣讲惠民惠农政策。策划实施“我们的村歌”“我们的欢乐跑”系列文体活动,广泛开展“最美庭院”“文明家庭”等评选,引导群众涵养文明新风。
四、集成乡村改革,让活力更加彰显。一是打通城市人才下乡渠道。让城市人才成为“巴适小院”新农户,促成市公安局在人口管理系统增设“城市人才加入乡村”选项,实现全市以“城市人才加入乡村”落户“第一人”。东温泉镇鱼池村建立“四民”村庄,引入新村民、荣誉村民、云村民成为“村里人”,带动老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发展、建设和治理,内外联动激发村庄活力。二是土地入市改革率先突破。以院落为中心,开展农村土地入市、城市人才下乡、农村权益退出等集成式改革,引导社会资本、城市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汇聚“巴适小院”。二圣镇集体村、惠民街道沙井村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挂牌交易,带动社会资本2亿元融入“巴适小院”参与乡村建设。三是农村权益退出试点推广。制定农村集体资源、农村闲置宅基地等15大类流转交易品种,成立区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公司,通过深入开展进城农户“四权”退出,汇聚土地资源打造一批“新小院”。东温泉镇河岸村组织分散农户、搬迁农户通过“四权退出”等方式,引入城市资本下乡,打造现代民宿院落,提升村容村貌,盘活闲置资源,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