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巴南区姜家镇蔡家寺村:“黑色”产业走出致富新路

日期:2023-07-10

近年来,蔡家寺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发展“姜家十黑”特色产业,多措并举延长产业链条增强“造血”功能,让村级集体经济“破茧成蝶”。蔡家寺村2022年集体纯收入突破100万元,带动周边村实现集体收入翻番。村集体资产总计1658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2.5万元,这个曾经的市级贫困小山村,依托“黑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宽敞的致富新路。

一、建强组织队伍,激活集体经济发展主引擎

借助2021年村“两委”换届契机,蔡家寺村按照“保留一批、引入一批、培养一批”标准,全力推动“两委”班子结构优化。组建平均年龄34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两委”干部队伍。大雁带雏雁,争当“领头雁”,蔡家寺村还坚持点对点结对帮带机制,让经验丰富的老干部联系、指导有学历有能力的储备人才,并择优向村专职干部、“两委”委员等群体输送,“伏枥老骥”教出驰骋千里的奔马。

新配备的村“两委”班子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着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研究出了一条适合本村实际,以“黑”为主的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路子。如今,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两委”从“无钱办事”到“有钱办事”,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增强了,说话办事有了底气和力量,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

二、健全产业链条,积蓄集体经济发展源动力

队伍建起来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是接下来的重点。经过几年脱贫攻坚接续奋斗,蔡家寺村重点打造“黑五谷”和“黑五牧”。产业要发展,首先是平台要建得扎实。蔡家寺村坚持村集体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成立村集体全资、村“两委”领导的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各单位支持,与市乡村振兴局、西南大学、市农科院、三峡农科院、国家电网南岸供电公司、中石油江南分公司等党支部建立结对共建关系,整合政策资金、科研技术、渠道资源等多种优势,集中发力将村民土地用股份形式集中起来,确保一产生产规模化、标准化。

再者,结合市场调研结果,提出“农业产品精深加工”这一发展途径,通过现代加工把黑米变成黑米酒、黑米花糖,把紫薯变成紫薯干,把黑糯玉米变成黑玉米汤圆,推出“十黑”商品529种,......让农产品变成商品,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产品生产出来了,要卖出去才能变成真金白银。蔡家寺村探索出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制定了食黑姜家零售提升方案,打造“食黑姜家”区域公共品牌,推动电商线上运营销售,村干部及培养的新农人已开展上百场次的线上直播带货,专业合作社实现线上线下销售收入593万元,构建“十黑”特色产品的常态化销售渠道。一条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之路,蔡家寺村走得非常坚定,成效也很突出。

三、整合多方资源,走出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蔡家寺村“黑”产业发展起来了,但全村规模也就这么大,想进一步拓宽市场却又面临规模不足的问题。在镇党委的领导下,蔡家寺村决定作为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带动水源村、河面坝村、平原村跨村联建组建黑产业联合党委,共同推进“十黑”产业发展壮大。四个村整体布局、一体规划,差异布局种子种苗培育、社会化服务、晾晒烘干等初加工、黑杂粮糕点等精深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和产品销售以及研学等农文旅业态,共享销售渠道、农业技术资源,共同培育使用村后备干部和电商人才,村村联建抱团发展让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产业链进一步延长,村集体经济收入相应也进一步壮大。

目前,在联合党委的领导下,水源村发展“黑五谷”产业3000余亩,建成“嘿慧养”智慧鸡舍鸭舌100个,河面坝村启动了12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平原村预计明年将整村开展高标准农田整治。糯又香加工厂腊肉香肠日产量为1000斤,糯米肉肠日产量100斤,带动蔡家寺村、文石村集体经济分别增收20万元以上。

蔡家寺村村集体经济得以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加强了村党组织建设,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按照“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打造特色“黑色”全产业链,通过村村联建联合党委整合资源实现了村与村抱团发展和产业规模效应,拓宽了市场,建立了在党建引领下的村、村民利益联结机制,形成有效的人才引育留机制,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群众稳定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