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无障碍 | 关怀版 |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打造十万头牛全产业链 培育农业产业新增长极

日期:2023-11-27

2022年,黔江区坚持畜牧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思路,抢抓国市“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发展机遇,提出“稳猪兴牛”发展主基调,确立“十四五”期末实现年出栏猪牛100万头、产值100亿元畜牧全产业链“双百”目标,在稳定生猪产能的前提下,举全区之力突破性发展牛产业,加速推动牛全产业链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主要做法

青山环绕、碧水蓝天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黔江农产品绿色、生态、优质的天然属性。如何发展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培育新的增长级,区委区政府多次组织现场调研、企业座谈,先后赴安徽合肥现代牧场、贵州等地考察学习,通过反复讨论、科学论证,确定了大力发展牛产业的新思路。

——定位“牛”为新的“黄金赛道”。高起点布局。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即发展101000头以上肉牛示范场,发展100100头以上肉牛示范场,成千上万个肉牛养殖户。打造成为市级重要奶源供给基地。创建国市肉牛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8个肉牛产业强镇。高站位谋划。构建养殖、良繁、政策、科技、生态、屠宰加工等六大体系为载体,突出补链延链强链,打造10万头牛全产业链,到2026年,全区出栏肉牛9.5万头,存栏奶牛0.5万头,实现牛产业链产值50亿元,成为黔江区农业产业新的增长极。

——制定“牛”的全新“政策红包”。制定《黔江区大力发展牛产业的实施意见》,出台“62315”牛产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即种植1亩牧草补助600元,新发展5-50头规模场每头牛补助2000元,50头以后每头补助3000元,新生1头牛犊补助1000元,新发展1头奶牛补助5000元。推广牛“活体贷”“圈舍贷”,对农民新型经营主体贷款用于发展牛产业给予基准利率贴息,落实政策性牛保险,发挥政策撬动作用,拉动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协调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明晰农业设施用地备案、土地进出平衡等相关规定和办理流程。积极落实配套项目,全力支持招商引进企业养殖场的进出场道路、通水通电通讯等配套工程。

——构建“牛”全产业“黄金链条”。强化屠宰加工。培育双普食品、盛顺肉类加工两家大型屠宰企业,提升肉牛定点屠宰能力,促进“运活畜”向“运肉”转变。强化品牌提升。强化牛肉制品深加工,提升“黔江牛肉脯”“黔江牛肉干”特色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蓬江”牌牛肉脯获有“重庆名牌产品”称号。突破奶牛发展。依托天翼牧业现有1000头奶牛场和今年新引进的重庆泰乐利农业公司建设的4000头奶牛养殖项目,正在引进乳制品加工企业,实现乳制品加工“零突破”。推动牛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延伸牛产业链。

——打造“牛”的生态“种养循环”。构建科技体系,加强与市畜科院、西南大学等院校合作,邀请专家作现场指导,组建专家大院、专家工作站,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推广良种肉牛人工授精技术,探索“母畜分户饲养、仔畜集中育肥”发展模式,推进能繁母牛扩群增量。开展良种选育、疫病防控、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攻关与推广。构建生态体系,加快种养循环发展,引进象草以及巨菌草、芦柑草等优质杂交狼尾草系列品种,种植0.71万亩,收购青贮饲料加工2万吨,秸秆回收综合利用1万吨,解决牛“嘴巴不饿”问题,带动农民增收5亿元。同时,牧草基地就地消纳牛粪污,解决牛“屁股不脏”问题,实现变废为宝,推动粪污处理与土地化肥减量、农产品质量提高协调发展,提升产业价值链。

——探索“牛”的持续“利益联结”。各乡镇集思广益、各显神通,广泛探索创新各类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如,水市镇先行先试,实行肉牛集中饲养管理,探索试点“33211”集体经济养牛分红模式;新华乡推行“集体经济+农户”的肉牛“寄养”发展模式,采取村级集体经济“统一购进牛源,集中应急调理,分户供应牛犊,专业技术指导”,有效解决脱贫户发展产业增收;金洞乡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将集体经济投资光伏发电与肉牛产业有机结合,实现“一顶两用”,降低投入成本。

二、发展成效

(一)体现出明显的经济效益。规模发展势头强劲。2022年,规划发展肉牛场(户)110546292头,动工建设肉牛养殖场(户)974户,种植牧草0.71万亩。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成功引进重庆泰乐利农业公司投资3亿元在黔江发展4000头奶牛养殖项目和四川兵农正牧公司投资2亿元建设肉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先后引进江苏、广东、重庆主城、垫江、涪陵等地客商相继来黔投资。预计今年出栏牛3万头、同比增长17%,同比增速实现渝东南第一,预估出栏牛产值5.9亿元(牛出栏单体活重按600公斤,价格根据《重庆市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分析系统》日报数测算),牛奶产量0.62万吨、同比增长7%以上,牛全产业链产值将实现10亿元。

(二)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现有从事肉牛养殖的脱贫户5481600人,饲养肉牛2334头,可实现脱贫户增收5000万元,户均纯收入达2万元以上。配套产业增收。2022年新增流转土地0.8万亩左右,用于建设牛场和种植牧草,实现流转费收入300万元左右;解决临时或者固定用工5000余人次,实现务工收入8000万元左右;种植牧草0.71万亩,收购青贮玉米和秸秆3万吨,带动农民增收5亿元;生产有机肥2万吨,产值1000万元,推动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今年完成区外引牛10020头,兑现财政补贴20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牛舍、购牛等相关投入达2亿元以上,实现1:10的乘数效应。

(三)凸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利用撂荒土地,推广多年生优质牧草,发展一批种草专业大户,就地消纳牛粪污,解决牛“屁股不脏”问题,实现变废为宝,提高农牧循环、种养结合能力。实现种养高度循环。配套建设环保设施设备,开展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采取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干粪堆积发酵处理变成有机肥,粪污水厌氧发酵利用管网还田还土,将粪污变废为宝,实现与土地化肥减量、农产品质量提高协调发展,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高度循环,促进牛产业可持续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壮大有机肥生产企业2家以上,达到可年生产有机肥10万吨产能,实现产值5000万元,既延伸牛产业链,又提升价值链。

三、经验启示

启示一:用心思考、因地制宜是核心。黔江区现行农业主导产业为生猪、烤烟、蚕桑等,受计划和产能调控制约,空间和后劲严重不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先后召开10余次牛产业座谈会、开展20余次现场调研,积极听取群众意见、企业心声,最终确定将牛产业作为错位发展的新动能,挖掘其巨大潜力潜质。

启示二:用情招商、优化环境是基础。优化服务,主动上门为招商企业做好养殖场选址、农业设施用地备案以及养殖场供水、进出场道路等配套项目协调服务工作,成立工作专班,全程参与招商企业在养殖场选址、土地流转、纠纷调解、牧草种植等服务工作。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区外企业来黔投资,如,江苏泰州客商栾华,今年6月来黔考察,拟在蓬东乡发展500头规模牛产业基地,在选址途中不慎摔落造成当场骨折,陪同人员及时送医,区畜牧中心以及当地政府多次探望,用心用情感化业主,最终业主毅然投资,建设一家大型养牛场。

启示三:种养循环、绿色富民是优势。结合撂荒耕地整治利用,通过发展牛产业增大饲草需求空间,降低“北草南调”成本,实现就地取材,2022年撂荒土地转为饲草种植2000余亩,解决了撂荒地利用难问题。同时,落实秸秆综合利用,养殖场收购废弃秸秆1万余吨,实现了秸秆变废为宝,也有效解决了老百姓焚烧玉米秸秆引发森林火灾和污染大气环境问题。

启示四:融合发展、做大加工是关键。科学制定农产品加工业“一主两辅”产业布局,明确牛产业深加工为我区农产品加工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以品牌提升为突破口,以强化牛二三产业链为着力点,以招商引进乳制品加工为新增长点,做大做强牛产业深加工,着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实现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构建产加销于一体的牛产业链。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