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社会帮扶

城口县咸宜镇:打好“生态牌”念好“山字经”努力将“生态资本”转化为“富民资本”

日期:2023-07-13

咸宜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生态环境当作民生,绿水青山当作美丽,碧水蓝天当作效益,统筹推进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扎实做到生态价值转换的“四个结合”。

一、生态价值转换与人居环境相结合

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人居环境改善,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积极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等措施,加强雪宝山、九重岩等13万亩天然林用途管治和保护监督,推进汉昌河咸宜段10公里河道综合整治,强化流域面源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汉昌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建设改造场镇污水管网2000余米,引导农户就地取材微改造打造乡村小景,完成咸宜村、环流村、李坪村、中六村、明月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场镇旧貌换新颜。

二、生态价值转换与乡村旅游相结合

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美丽乡村,探索生态旅游,突出地方特色产业,全面推进农林文旅深度融合,推动“两山”有效转化。

明月村大树坝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根据原有的200亩连片的稻田,设计“童趣田园”“稻鱼小径”“亲禾步道”等因地制宜的体验项目,核心区域按照“一带三区”布局,“一带”指贯穿整个区域的汉昌河生态修复带,“三区”指大树文化体验区、稻田生产体验区、生态乐活体验区三个功能,区远眺或近观处处皆是水美山村景色。正式投入运营后,年产值预计可达到3000万元,将带动400余户农户参与项目经营,年户均增收约10000元。

三、生态价值转换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和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利用市场化方式做好新能源项目开发,推动能源资源价值转化。

咸宜镇属于典型北亚热带山地气候,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非常适宜发展新能源产业。预计到2025年,咸宜镇新能源产业规模达到18万千瓦,将成为咸宜镇和城口县重要经济增长点。深化农村“三变”改革,依托现有政策优势和交通发展红利,通过“市场主体+”方式,盘活闲置集体资产、闲置宅基地、闲置民房、闲置村小校等,试点推动“三院建设”,已有14户村民自发实施咸宜小院打造,集中收储3.6亩宅基地打造岱越山隐美宿,流转300余亩土地探索共享田园,推出“我在咸宜有块地”线上认领模式,让农户成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参与者和受益人。

四、生态价值转换与文化挖掘相结合

发挥咸宜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优势。

咸宜境内分布着树龄达1200年的红豆杉、树龄约500-600年崖柏“树王”、420年的铁坚油杉、数量众多的百年老树茶。咸宜镇结合这些珍稀的植物资源,开发大树文化体验区,打造大树文化、生态文化、农耕文化,通过开展群众性、常态化的科普活动和亲子活动,引导群众崇尚自然、保护环境、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促进生态环境意识和科学素质提升。

咸宜镇大力推广“生态+”多业态融合,打造生态品牌为主导的“两山”转化模式,践行“两山”理论,实现“绿色引擎”赋能高质量发展。努力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持续释放绿色发展新动能,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崛起之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