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五四工作法”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奉节县坚持以乡村治理为工作抓手,紧扣“治理有效”,创新推行“四访、四议、四门、四减、四导”的“五四工作法”,回应群众期盼、解决突出问题、补齐工作短板,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农村协同共治,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一、全域“四访” 让干群关系更紧密
一是干部走访“扶志”。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体系,全县划分网格3251个,整合县域党员干部力量,全覆盖循环走访辖区群众和民营企业。2022年,群众满意度得到极大提升,在渝东北片区排名前列。二是教师家访“扶智”。将优质资源向农村倾斜,整合8200余名县、乡、村三级教师力量,以“访学情、访家情、访校情”为抓手,全覆盖家访13.2万名学生,稳定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目标。三是医生巡访“扶弱”。统筹全县医疗资源,深化乡村医生常态送诊、乡镇医生定期问诊、县级医生集中义诊、市县专家及时会诊“四诊联动”模式,全覆盖走访辖区居民,累计巡访34.4万人次。四是农技随访“扶技”。深化专家团“包片”、技术队“包村”、经纪人“包销”,指导农民提质高效种植,实现集体经济100%覆盖建制村、主导产业100%覆盖脱贫村、利益联结100%覆盖脱贫户,累计带动万余户脱贫户实现增收。
二、规范“四议” 让基层自治更完善
一是开好村居两委会议,做到有章议事。全面落实村居多项会议制度,明确“两委”联席会议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找到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的“最大公约数”。二是用好社会组织商议,做到有人理事。构建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村级事务协商格局,清单化管理协商事项,建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产业协会等城乡社区社会组织2967个,促进共建、共治、共享。三是强化村民代表评议,做到有权管事。每季度召集群众代表对基础设施管护、项目效益发挥、自治工作成效、保障性政策落实、干部作风等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作为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的依据。四是严格监督委员会审议,做到有责问事。实行村民监督委员会重大事项全程监督,严格审核决策事项、资金使用、公示公开等内容,及时公示审查结果。加强小微权力监管,让监督延伸覆盖至“最后一公里”。
三、服务“四门”让务工群众更安心
一是外出送上车门。精准摸排务工需求,整理汇总7.8万余名返乡农民工信息,制定工作经历、专业特长、就业意愿“三张清单”。走进山东、江苏、广东等30余家用工企业深度考察,确保精准匹配务工岗位。开通就业直达车辆106车次,精准输送务工人员,推荐1000余人成功就业。二是节日走入院门。建立返乡人员和困难农民工管理台账,深入开展“邻里互助、上门探望、陪读陪聊、电话问候”等服务,走访慰问困难农民工5459人次,完成群众心愿207个。三是困难服务上门。打造农民工“掌上办”“指尖办”平台,开设农民工办事绿色服务窗口392个,采取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方式,提供更加方便灵活的服务。成立法律援助、教师家访等小分队232支,聚焦农民工权益保障、子女入学等问题,实行精准帮扶。四是过年迎回家门。设置返乡农民工“一站式”服务站134个,精准推送回乡发展优惠政策、技能培训、惠民服务等信息60万条。启动“1+7+N”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回引就业创业人才1.3万人,发展就业帮扶车间71家,带动就近就业1959人,返乡创业热潮持续升温。
四、深化“四减” 让便民服务更有效
一是办事减成本。打造“奉公办·更快节”政务服务品牌,加快服务事项“一站办、快捷办、网上办、帮代办”。打造政务服务数字地图,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合理设置综合窗口,推行无差别业务受理,对特殊困难群体实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无偿服务。二是信访减存量。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重点约访制度,让干部带着诚意“沉下去”,带着民意“浮上来”,因地制宜开展“群众工作日”等活动。今年以来,33名市管领导干部到联系乡镇推动化解矛盾问题192件。乡镇(街道)每周一天、部门每月一天开展群众接待日活动,共化解问题1642件。三是诉求减壁垒。开通“民生之声”问政平台,畅通群众24小时诉求表达渠道,集中受理群众问政、投诉、建议等非应急类事项,变被动“访”为主动“接”,实现群众诉求全平台收集、全时段服务、全口径接收。开通运行以来,共收到群众问政事项49475件,办结率99.24%,群众满意率达96.44%。四是家庭减负担。采取“集中供养+医养结合”模式,为失能人员提供一站式医疗护理、健康教育、养老康复等服务,不断提高失能人员生活信心和幸福指数。目前,全县已建成3个集中供养中心,累计供养失能人员775人,释放劳动力1134人。
五、开展“四导” 让新风正气更充盈
一是指导环境美化。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打造“美丽庭院”400户。依托“户集、村收、镇转运、县处理”管理模式,确保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辖区95%以上自然村组。持续推进厕所革命,2022年已成功改厕698户,完成率达116%。二是劝导行为规范。坚持“正向激励、负向约束”,建立“积孝、积善、积信、积勤、积俭、积美”主题积分银行,开设积分账户,设立兑换超市,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真金白银”的实惠。深化乡村平安建设,着力打造50个“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创建100个“平安校园”“平安景区”“平安企业”。三是倡导移风易俗。推进移风易俗倡导风尚文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出台约束性措施,整治农村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人情歪风、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通过教育、规劝、奖惩等,让村民自觉尊良俗、去低俗、禁恶俗。四是引导向善向美。积极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因地制宜打造乡情馆、村史馆16个,实施“乡村读书人”培育工程,常态化举办“全民阅读”活动,选树先进典型,积极开展“千万市民学法律”“送法下乡”“法治赶场日”“法治大篷车”基层法治宣传活动,营造文明和谐好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