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综合业务

黔江区突出创新推动 确保高质量脱贫

日期:2017-04-27

  一是创新扶贫济困医疗救助机制。针对贫困户因病致贫占比达42%和因病返贫对象难救助、慢病门诊难报销的现实问题,设立扶贫济困医疗救助基金400万元,对农村建卡贫困对象医保目录内的住院治疗自付费用在1000元以上的实行70%~90%不等的分段救助。2016年在原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降低报销门槛、提高报销比例。现已支付救助费用230.2万元,惠及贫困人口1280人。二是创新“五分工作法”推进扶贫小额贷款。通过“目标任务分级核定、政策业务分层夯实、贷款品种分类到户、贷款风险分别承担、督查考核分线逗硬”的“五分工作法”,强力推进“产业租赁”“以羊还贷”“借畜还畜”等产业扶贫模式,提高贫困户运用金融资源实现脱贫增收能力。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580万元,按照1:10的比例放大为5800万元作为信用贷款额度。三是创新“四个统筹”机制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资源整合、统筹推进”工作思路,在统筹搬迁对象、统筹规划安置、统筹产业发展和统筹工作力量等四个方面着力,因地制宜大力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2013-2016年,累计投入资金近6亿元,建立集中安置点88个,搬迁14284户49993人,其中贫困人口7712户26993人,对552户1827人深度贫困人口实施兜底搬迁,让深度贫困户不花一分钱实现了搬迁梦。四是创新扶贫资金“大数据”司法监管机制。区扶贫办、区检察院联合创建扶贫“大数据”共享机制,建立惠农扶贫数据库信息共享系统,将全区扶贫项目全部录入信息共享平台,区检察机关对扶贫项目数据进行适时跟踪和分析研判,有效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通过“大数据”对比、分析和预警实现对全区扶贫资金的动态管理,有效防止扶贫资金“跑冒滴漏”,有力保障了扶贫资金安全。五是创新宣传方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在把党的扶贫政策宣传到户的同时,讲好“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我的创业故事”,用身边人的亲身经历、身边事的示范效应,进一步激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激励贫困群众靠辛勤劳动、自力更生改变贫困面貌,实现脱贫致富。

 

 

  综合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