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北区长江及嘉陵江段,多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鲟”
--









六五环境日即将到来,今日,2025年重庆市江北区六五环境日暨美丽中国宣传周“共话绿色变迁•同筑生态未来”生态故事分享会活动在鸿恩寺图书馆举行。
活动现场 本组图片均由 周本帅 摄
本次活动以“美丽中国我先行——‘共话生态变迁•同筑绿色未来’”为主题,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指导,市生态环境宣教中心、中共重庆市江北区委宣传部、区生态环境局、台湾民主自治同盟重庆委员会、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生态环境局共同主办。
活动现场,8组分享人结合自身生态保护的实践与感悟,将江北区生态蝶变的故事娓娓道来。
“八十多年前的盘溪河畔,是艺术之光与烽火岁月的见证者,也是徐悲鸿笔下的写生胜地。但随着城市发展,工业、生活污水侵入河道,曾经清澈见底的溪流变得浑浊腥臭,盘溪河入江口处也沦为了荒地。”江北区文管所朱思怡的讲述,让一段被污染尘封的历史重见天日。她展示的老照片里,河畔杂草丛生;对比的新图中,两岸的三角梅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巴人汲水公园重现《巴人汲水图》的场景,吸引了不少师生来此写生。如今的盘溪河,已蜕变为集生态景观与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绿廊”,成为江北生态治理的鲜活注脚。
“这是在江北区长江及嘉陵江段,多次发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鲟。”江北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吕艺超指着屏幕上的照片讲述道,为了守护长江,2019年8月,江北提前16个月完成辖区210艘在册渔船和415名渔民的退捕,清理“三无”船舶592艘;江北新建全水域覆盖的AI预警系统,建立禁渔标准化巡护站,大大提高执法效率;5年来,累计增殖放流鱼苗超200万尾。如今,长江、嘉陵江江北段重现鱼群嬉戏的生机画面,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这是20世纪80年代的江北和现在的江北照片对比;这是1999年—2025年空气质量的变化图;这是2005年—2024年栋梁河水质变化图……”江北区生态环境局“老兵”段小东的PPT,展现江北生态从“修复”到“跃升”的历程。他的搭档“90后”曹越凌接过话茬,掷地有声地承诺道:“前人伫立,今人当接续灯火。我们既要做通晓法规的‘政策通’,又要成为精通业务的‘多面手’,让专业素养与法治精神在执法实践中绽放光芒。”两代环保人的对话,传递着守护青山绿水的信念与传承。
8组分享人精彩的讲述赢得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现场观众王阿姨表示,“六五环境日到来之际,这样的分享活动不仅展现了江北生态环境变迁和绿色发展成果,还增强了市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大家共同行动参与生态保护。”
据介绍,江北区近年来持续强化“上游意识”、扛起“上游责任”、展现“上游担当”,一体推进“九治”攻坚,全年空气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北滨路东延伸段生态修复工程一期即将建成投用,江滩公园风貌改造获评全国三峡后续示范工程,“大美江北岸、最美迎宾湾”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此外,活动还举行了“美丽重庆·大美江北”创意短视频和图片征集获奖作品颁奖仪式。今年4月,江北区生态环境局联合区文联、区融媒体中心开展了“美丽重庆·大美江北”创意短视频及图片征集活动,共征集作品168个,最终共有18名作者获奖。
上游新闻记者 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