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艺师舒小红的“茶艺情缘”:致力传播巴渝茶文化
--









开栏语:
在两江新区天宫殿这片热土上,从来不缺催人奋进的榜样故事。他们,或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希望;或勇立潮头,用创新引领发展,用实干成就梦想;或默默奉献,用爱心温暖他人,用善举点亮城市文明之光。即日起,第1眼TV-华龙网推出专栏两江新区天宫殿榜样,将笔触和镜头对准第二届“天宫殿榜样”评选活动中涌现的12位人物,展现他们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弘扬正能量。本期走进茶艺师舒小红的“茶艺情缘”。
茶艺师的“茶艺情缘”:致力传播巴渝茶文化
第1眼TV-华龙网讯(张颖绿荞)荟香茗、聚雅士、传茶道、赏茶艺。她“误入”茶途,潜心研学;她与茶结缘,传播茶艺;她以茶育人,共享芬芳。
侍茶师、茶艺师、评茶师、茶讲师……37岁的舒小红拥有众多头衔,但都围绕着一个核心——“茶”,她的学业和职业都与茶叶息息相关,“人生如茶”一词或许可以描述她。
舒小红的学业与职业都与茶息息相关。第1眼TV-华龙网 张颖绿荞 摄
舒小红的学业与职业都与茶息息相关。第1眼TV-华龙网 张颖绿荞 摄
“能够从事茶艺事业,我是幸运的;能够为巴渝茶文化发声,做巴渝茶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我是幸福的。”记者在两江新区天宫殿街道荟茗茶艺体验馆见到了正在品茶的舒小红。
与茶结缘 潜心研究茶历史
“和爷爷一起在黄桷树下泡茶馆、吃零食,是儿时对茶叶的记忆。”舒小红说,她觉得重庆人的“休闲基因”里自带“茶叶成分”,也让她自幼与茶结缘。
舒小红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茶学系,大学期间她全方位学习茶理论知识。谈及为何选择茶学专业,舒小红笑着说自己是“误入”茶途。
“我在2005年高考后,想选择一所211大学,当时为了顺利考入华中农业大学,特意选了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就是茶学。”舒小红回忆说,没想到这样不经意的“小插曲”成为了让自己热爱并终身投入的“大缘分”。
舒小红与学员因茶结缘,亦师亦友。受访者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舒小红与学员因茶结缘,亦师亦友。受访者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她在毕业后进入《中国茶业年鉴》编辑部工作。工作期间,舒小红走访了中国各大名优茶产区,以及日本、斯里兰卡、印度等重要茶叶产区,对茶有了更深认识。2009年,她拜“当代茶圣”吴觉农之子吴甲选为师,潜心研究巴渝茶文化。
舒小红说,在潜心研究茶学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的家乡重庆与茶有着非常奇妙的一段渊源。
据《华阳国志》卷一《巴志》记载:“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蔓有辛蒟,园有芳蒻、香茗、给客橙、葵。”香茗即烘焙之茶。这段文献记载显示,早在巴国时期,就已经有人工茶园培植的茶叶了。
在重庆首届茶文化周上,舒小红为外籍人士授课。受访者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在重庆首届茶文化周上,舒小红为外籍人士授课。受访者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舒小红介绍说,在从事茶编辑工作期间,她在全国各地走访,明显感受到东南部的茶文化更为浓厚,所以她决定回到重庆,传播巴渝茶文化。
2012年,舒小红回到家乡,先后创办重庆荟茗茶业有限公司、重庆两江新区荟茗职业培训学校,2016年筹建舒小红茶艺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重庆茶就如重庆人一样,率真而包容,巴渝茶历史、茶文化值得被更多人了解。”她说。
与茶相伴 全职传播茶文化
喝茶、学茶、教茶……从事茶艺培训工作就这样徐徐展开。
“茶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人与茶、人与人、人与自然,所以即使创业的挑战很大,但依旧坚定着我走下去的信心。”舒小红介绍,一开始,通过开展茶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茶文化讲座,让更多人知道重庆是茶文化起源地之一,由此逐渐积累了一些学员和茶客。
“数万次执壶、数万次注水、数万次出汤、数万次奉茶,让我与茶,与学员们都有了更近距离。”舒小红说,在创业这条路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观察学员泡茶手势、汤色等,并开展指导,她从未觉得疲惫,由此越走越顺,学员也越来越多。
从2012年开始,舒小红也带着学员们在重庆、贵州、云南各地开展研学活动,让学员从课堂走向实训,走到户外,去了解茶叶生长,体验茶叶制作,逐渐感知茶文化。
如今,经过10余年发展,她至今已举办茶文化讲座5000余场,培训茶艺师3万余名。有的学员通过技能培训陶冶情操,丰富生活乐趣,有的学员通过学习茶艺技能,实现就业创业。
舒小红说,如今能感受到重庆茶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学习茶艺的人群也逐渐壮大。“很多学员他们不止想了解一杯茶作为饮品呈现,更想走进茶叶产区,走进茶叶工厂,去了解这片茶叶的成长环境,加工方式等。”
她坦言,学员的这些“正向反馈”都转化为了她的“满腔热情”,让她坚定地传播茶文化。
除了在自己创立的培训学校授课外,舒小红还与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展合作,面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学生开设茶艺课程,丰富学生职业技能,拓展学生更好就业。
与茶为友 不断探索茶趣事
“从事茶艺工作能够接触到南来北往的各式人群,非常有趣。”舒小红用“城市窗口”形容自己的茶艺体验馆,每天“南来北往”茶客,让她洞见了各种趣事,也结识了各种缘分。
舒小红的荟茗茶艺体验馆正对面即为重庆北站,是名副其实的“城市交通枢纽”。她的茶客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甚至外国人。
每一个平常的一天,舒小红都传播着茶艺知识,分享着茶艺故事。受访者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每一个平常的一天,舒小红都传播着茶艺知识,分享着茶艺故事。受访者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尤其是入驻周边酒店的外籍人士,只要他们经过体验店门口,都会到店里来了解中国茶。”舒小红说,有几名马来西亚的茶客,他们每次到重庆来,都会到店里来喝茶、买茶,然后再入住酒店,她也会为茶客们分享茶艺知识。
相比于培训授课类讲解茶学茶经,与茶客交流时,舒小红更多会分享自己对茶的认识。
她将中国六大茶类刻画为六位风格迥异的人物,每次都让茶客们听得入神。“红茶香甜味醇,如同一位成熟温婉的女性;绿茶细嫩如芽,如同一位懵懵懂懂的小女孩;乌龙茶香气浓郁,如同一位蓬勃向上的青壮年;黄茶轻发酵,如同一位归隐山林的隐士;黑茶外观如黑,如同一位阅尽沧桑的老人;白茶清淡回甘,如同一位素颜少女。”
在舒小红的茶艺体验馆,无论品哪种茶,都是用盖碗。
“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上有盖、中有碗、下有托。”她说,盖碗茶代表着巴渝人顺应自然、适应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哲学,不拘泥于某一种茶叶,开放而包容。荟茗盖碗工夫茶艺也成为了两江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每一个平常的一天,舒小红都传播着茶艺知识,分享着茶艺故事,不是在她的体验门店,就是在她的培训学校。人来人往,茶来茶往,她的人生与茶交织在一起,生动地书写着“人生如茶,茶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