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人才振兴

巴南:大学生“乡村振兴促进团”对接需求 基层推广普通话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7-17
字体:

为提升基层群众的语言表达能力,近日,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乡村振兴促进团”来到巴南区木洞镇,积极推动“三下乡”深入乡村推广普通话领域,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前期,该团队深入木洞镇,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拜访当地干部等方式,调研当地儿童语言教育现状,发现部分孩子因方言习惯,导致普通话发音不标准。

结合调研结果,团队以“巴南小喇叭,发音顶呱呱”为主题,精心设计拼音游戏、绕口令接龙、绘本朗读等互动课程,并邀请留学生林娜参与教学,以“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希望通过趣味教学,让孩子们敢说、会说、爱说普通话。”团队负责人罗登润表示。木洞镇宣传委员李璐对推普活动给予高度支持,认为该活动弥补了乡村语言教育的短板。

“天上小星星,地上小青青……”在木洞镇文化服务中心的“推普小课堂”中,新闻学专业的本科生欧阳南北正带着孩子们用普通话齐声朗读绕口令。

这位来自北京的“老师”通过富有趣味的教学方式,帮助木洞镇的孩子们“正音”,让他们感受到了普通话独一无二的魅力。“普通话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打开广阔天地的钥匙。”他一边带着孩子们做发音练习,一边讲解普通话背后的文化内涵。孩子们学得热火朝天,一名小女孩开心地说:“我要学好普通话,将来当播音员!”林娜则用流利的普通话分享自己学习汉语的经历,并带领孩子们唱山歌、学舞蹈,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木洞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胡特表示,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推广普通话,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生动实践。队员们也深刻体会到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纽带。

文学与新闻学院分团委书记刘平表示,学院将持续开展推普活动,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未来,文学与新闻学院将继续以语言为媒,播撒文明种子,让清澈童声在田间地头“破土飘扬”,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人民网 欧阳南北)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