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学子忠县“三下乡”:渡船上听菜农讲变化,老档案里看移民故事
近日,重庆大学江岸青行实践团赴忠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青年学子足迹探寻三峡库区民生发展。
实践团首站登上了“渝忠客2180”网红渡船,船上乘客不少是菜农。在与菜农的交谈和帮忙择菜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这艘外观陈旧的渡轮,至今仍是两岸居民,特别是菜农日常出行和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
下了船,学生们便到达了洋渡镇。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他们了解到当地正在发展柑橘等特色产业,这成了保护长江生态和带动村民增收的新路子。学生们走进村落,与村民的交流也印证了这一点。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挺健谈,她指着不远处的柑橘园说:“现在园子建在家门口,活儿就在跟前,不用跑老远就能挣到钱哩!”学生们听着,觉得这些实实在在的产业,确实让老乡们的日子方便了不少。
为了理解忠县今天面貌的由来,学生们将目光投向历史。在县史志办公室,泛黄的档案记录了三峡工程建设时期大规模的移民搬迁,许多人为了国家工程离开了家园。
随后在忠州博物馆,更久远的历史与近现代的变迁交织呈现,从古代巴人遗迹、汉代盐业辉煌,到移民新城建设的规划蓝图。一条清晰的线索浮现:忠县的发展始终与水息息相关,因水而迁,也因水而寻求新生。
几天的行程,从晃悠悠的渡船甲板,到飘着果香的田间地头,再到堆满老档案的库房和安静的博物馆展厅,学生们走了不少路,也听了不少故事。一个徐姓学生说,这趟下乡,不光看到了忠县过去的历史,更感受到了库区老百姓那股子靠双手把日子过好的实在劲儿。特别是当年那些移民,为了大家舍小家的事,让他们这些年轻娃儿心里挺受触动。学生们带着这些见闻和感触,踏上了归途。(新重庆-重庆日报 原创 记者 刘冲)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