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特派团给城口茶园施了哪些“魔法”?让820户脱贫农户户均增收超5000元
11月10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国家科技特派团重庆城口团获悉,该团茶叶工作组对口帮扶城口3年来,通过技术试验与示范,成功带动当地820户脱贫农户户均增收超5000元。
2022年,由中央组织部会同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选派的科技特派团进驻城口。立足当地特色产业,特派团确定了6个工作组开展针对性帮扶,茶叶工作组是其中之一,其中汇聚了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市农科院、西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
工作组成员、市农科院茶研所研究员王晓庆介绍,茶产业是城口的特色产业,但特派团进驻时,当地茶产业存在品种不优、产量不高、加工技术不成熟、品质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因此,我市还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将茶叶产业纳入部省联动专项获得部市重点支持。
“为了加强技术引领示范,我们在当地多个乡镇,选取规模化茶园建立示范基地,面积共计1100亩。”王晓庆说。
帮扶期间,茶叶工作组经实地调研,发现当地茶叶品种既有老茶树种,也有后续引进的树种,种类繁杂,且很多不适宜当地发展。
根据城口海拔高、温度低的特点,在品种方面,工作组特意引入耐低温的“陕茶一号”“川茶二号”2个品种开展示范。在此基础上,立足山地茶园特征,在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等方面,集成了关键技术模式,通过技术培训会等方式,传授给当地茶农。
在茶叶加工方面,针对技术不成熟、机械化率低的问题,与当地茶企合作,开展技术攻关。
“茶叶加工根据当时的湿度、温度条件,设备应有相应的参数设置。我们帮助他们一起摸索,形成科学的技术方案,不再仅靠经验调整,确保茶叶品质稳定。”王晓庆说。
此外,在西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团队的技术支持下,城口还把此前利用率低的夏秋茶拿来加工成黄大茶、黄小茶产品,不仅提高了夏秋茶利用率还丰富了茶叶产品品类。
通过一系列技术的“注入”,在城口示范茶园,茶树良种覆盖率达到92.6%,亩产提升约13%,亩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8.3%以上,带动820户脱贫户户均增收超过5000元。
此外,在加工端,带动当地夏秋茶利用率提升至19.48%,5家小茶厂发展壮大,鸡鸣茶业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赛事金奖8项,整个产业的标准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整体提升。(新重庆-重庆日报 原创 记者 栗园园)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