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碧波映新景 蝶变惠民生
长寿区长寿湖镇 湖光潋滟展新颜 绿水青山绘华章
湖光潋滟,山色空蒙,碧波之畔,宜居场镇焕新容颜;街巷深处,烟火交融,民生细节勾勒幸福底色。
作为全市首批美丽宜居示范乡镇,近年来,长寿湖镇在长寿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区住房城乡建委的支持、指导下,以精雕细琢之笔,绘就宜居、宜业、宜游的崭新图景。场镇功能日臻完善,外部环境焕然一新,城镇品质加速跃升,实现了步步皆景色,处处有温度。
厚植生态底色,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在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同时,长寿湖镇加快推进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推动山水、人城和谐共生。民生温度在建设细节中细腻铺展,绿色理念在发展脉络中深深镌刻。美丽宜居的生动实践,让这座湖畔小镇焕发蓬勃生机,助推长寿区加快创建长寿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一幅生态与发展交相辉映、品质与幸福相得益彰的壮美画卷,正在湖光山色间徐徐展开。
建强场镇“筋骨”
民生为本绘新景 品质提升换新颜
暮春时节,长寿湖畔烟波浩渺,远山如黛。这座承载着福寿水韵的湖畔小镇,正以破茧成蝶的蜕变之势,谱写着新时代城镇建设的华章。作为首批全市美丽宜居示范乡镇,三年来,在市、区住房城乡建委的支持、指导下,长寿湖镇以“一深化三提升”思路为抓手,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公共空间加速优化、环境品质匠心提升,逐步勾勒出宜居宜业的新图景。从道路街区到市场商铺,从公共设施到街巷环境,点滴变化汇聚成蝶变之势,焕新了这座小镇的生活底色。
“过去赶集像‘打游击’,现在交易中心敞亮又大气。”在新建的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商户老周指着科学分区的中心感慨。宽敞明亮的交易空间、科学合理的功能布局,为农户和商贩提供了更规范、更便捷的交易环境。与之呼应的狮子滩农贸市场,通过雨污分流改造和环境整治,实现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华丽转身。更令人瞩目的是半地下车库与商业体创新融合的小商品综合市场,服装交易区、农产品交易区分区规划,半地下车库同步建成,不仅丰富了商业业态,也提升了城镇的整体承载力。
停车难一直是长寿湖镇发展的“痛点”。随着新建停车场投入使用,新增停车位71个,并配套绿化、照明、给排水等设施,让城镇空间利用更为高效;而同步推进的停车场改造项目,优化车行道路面铺装,提供更多泊车空间,让城镇的“血脉”更加通畅。路网优化、立面美化、亮化提升,让街区环境焕然一新,寿湖路街区环境综合整治让屋顶改造、外立面升级等一系列改造项目落地,让城镇的风貌更加整洁有序。
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增强了城镇的承载力,也改善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民生温度见于方寸之间。两座“星级公厕”成为街头新景,细微处彰显人文关怀。街角游园里,老人们在新设的健身步道上悠然漫步;菜市场旁,分类垃圾箱与休憩长椅组成便民矩阵。这些“小而美”的改造,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居民的生活。
在推进美丽宜居示范镇建设过程中,长寿湖镇不仅关注基础设施建设,更注重公共空间的品质提升。2024年,美食街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改造面积近5000平方米,增设车行道路、人行步道,优化街区动线布局,提升街区活力,让市民和游客的出行体验更加舒适,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如今的湖畔小镇,基础设施与山水肌理和谐共生,传统文脉与现代文明交融激荡。这场始于民生、兴于品质、成于匠心的城镇蝶变,不仅重塑了空间格局,更激活了发展动能。当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时代浪潮涌向巴渝大地,长寿湖镇正以宜居、宜业、宜游的生动实践,书写着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篇章。
提升场镇颜值
生态打底民生为笔 匠心绘出蓬勃活力
湖风轻拂,草木摇曳,沿湖栈道蜿蜒铺展,粉刷一新的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在长寿湖畔徐徐展开。近年来,长寿湖镇以生态为底色、以民生为笔触,持续推进外环境改造建设项目,在优化场镇功能、提升景观品质的同时,匠心打造特色空间,让这片依山傍水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午后时分,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湖畔的草地上,市民们或围坐闲聊,或搭起天幕露营,孩子们在草坪间奔跑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现在的湖边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家住附近的李先生感叹道,“以前这里的路面坑坑洼洼,商铺外观也很杂乱,现在变得干净整洁了,街道也宽敞了,平时我们一家人都喜欢来这里散步。”这一番话,道出了无数居民的心声,也折射出长寿湖镇外环境建设的民生温度。
立足自然生态优势,长寿湖镇在外环境改造建设项目中注重整体协调性,既提升环境质量,又优化功能布局,让湖滨空间真正融入市民和游客的日常生活中。沿湖栈道的修整,使得观景视野更加开阔;人行步道、亲水平台等设施的完善,让人与湖水的距离更近;湖畔草地经过精心规划,增设了风车、装饰景观等元素,既丰富了视觉体验,也为游客提供了新的休闲场所。每一处细节的打磨,都彰显着建设者的匠心与情怀。
青年潮流运动基地则成为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里聚集了不少热爱运动的年轻人,滑板、平衡车、飞盘等新兴运动随处可见,场地氛围充满活力。“以前想玩这些运动项目,都得去主城区,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到适合的场地,真的很方便。”“90后”市民小王一边调整护具,一边和朋友们讨论即将开始的飞盘比赛。他们时而跳跃接盘,时而快速奔跑,挥洒着青春的汗水。这片充满活力的运动空间,不仅为年轻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也为小镇注入了蓬勃的朝气。
外环境改造建设不仅改变了场镇的面貌,也带动了人气的集聚。在改造后的商业区,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家们纷纷调整经营模式,以更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迎接八方来客。“改造之后,来逛的人变多了,生意比以前好多了。”一位售卖特色小吃的摊主笑着说,“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人流量特别大,我们都忙不过来。”这番话语,正是小镇活力焕发的生动写照。
为了推动外环境改造建设顺利实施,长寿湖镇广泛征求居民和商户的意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建议,确保项目既符合整体规划,又满足群众需求。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专门成立工作小组,对施工进度、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把控,同时加强对沿湖区域的环境整治,确保改造后的场镇环境更加整洁有序。如今,长寿湖镇的外环境改造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体验丰富的湖滨休闲空间正在逐步成型,随着建设的不断推进,长寿湖镇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湖光山色间,一座宜居宜游的小镇正焕发出蓬勃生机,书写着生态与民生交相辉映的崭新篇章。
书写幸福答卷
天朗气清环境优 产业发展促振兴
“住在这里,环境好,空气好,还有医生随时照看,我们很安心。”在长寿湖镇养老服务中心,魏季华老人坐在亭下,沐浴着和煦的阳光,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随着美丽宜居示范镇项目建设的推进,长寿湖镇这座湖畔小镇正以崭新的姿态,书写着生态与民生交相辉映的崭新篇章。
据悉,长寿湖镇养老服务中心依托长寿区第二人民医院,创新探索“医康养残”一体化模式,将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让长者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从专业护理到健康理疗,从助餐助浴到文化娱乐,现代化的养老体系与优美的生态环境相得益彰,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成为现实。
以小见大,一处养老服务中心的变化,映射出长寿湖镇公共服务体系的全面升级。近年来,长寿湖镇聚焦民生需求,持续完善场镇功能。与此同时,污染防治深入推进,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97%以上,河湖水质保持在优良水平,镇域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发展产业,夯实支撑,美丽宜居的底色愈加鲜明。长寿湖镇充分发挥长寿湖五级旅游资源优势,以亲水运动、渔乡体验、生态颐养为特色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稻香鱼肥,果蔬飘香,万亩良田绘就丰收盛景,年产有机鱼3500吨以上,粮食、果蔬稳产增收,“寿湖红橙”等特色农产品远销各地。浩湖公司与知名企业携手打造“品质生鲜进万家”项目,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向市场。
产业兴旺,带动就业,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依托现代商贸物流扶持政策,长寿湖镇引入汽车进出口贸易企业2家,培育物流、建筑劳务等市场主体28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14个村(居)联合成立强村公司,与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探索多元增收路径,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增长近20%。从乡间田野到湖岸商圈,从特色农业到现代产业,一幅充满活力的产业振兴图景正徐徐铺展。
当下的长寿湖镇,既有碧波万顷的自然风光,也有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生活图景。未来,这里将持续推进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深化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打造高品质康养旅游胜地,加快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让“天赐长寿·人人向往”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