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如诗,漫步奉节县永乐镇大坝村,江风吹散晨雾,碧绿的长江宛如飘带,从村庄旁缓缓流过。眺望远方,连片的脐橙果园如同绿毯,铺展在绿水青山之间,目之所及尽显一派田园风光。
从绿水青山中寻找致富的金山银山,奉节通过脐橙产业实现“一棵树致富30万人”,书写了践行“两山论”的生动篇章。
近年来,奉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让绿色成为和美乡村最靓丽的标识,将良好生态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变生态“高颜值”为乡村振兴“强动力”。去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23元,同比增长6.7%,增速位列重庆市第三。
下一步,奉节将锚定建设农业强县目标,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探索具有奉节辨识度的山区库区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实践中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从好物产到好经济 加快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看,这个季节我们的脐橙依然有充足的水分,酸甜可口。今天下单,现采现发。”在大坝村一处靠近江边的果园里,“85后”主播方刚正在直播带货,帮助村里的脐橙拓宽线上销售。
大坝村凭借9.8公里长江岸线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优质脐橙产业。目前,大坝村发展脐橙果园1.2万亩,去年村民户均收入超过1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
大坝村的“致富果”——奉节脐橙正是三峡生态的一张名片。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自然生态,孕育出奉节脐橙个大形正、皮泽橙红的“颜值”,以及汁多爽口、余味清香的口感。“诗圣”杜甫寓居奉节时,就曾留下“园甘长成时,三寸如黄金”的赞誉。
依托长江三峡独特的自然条件,奉节县科学规划脐橙种植区域,引育72-1等优质品种35个,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四季鲜橙产区。截至目前,全县脐橙产业已覆盖26个乡镇162个村,果农超30万人,实现了从“局部出彩”到“辐射全县”。
在2024奉节脐橙订货会上,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的水果批发市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102家经销商,共计签购脐橙15万吨,总金额超10亿元。
然而,奉节脐橙产业发展并不满足于鲜果销售。“好山好水出好橙,如何实现‘一个脐橙吃干榨净’,打造全产业链就是破题的关键。”奉节县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奉节紧扣全市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以脐橙为突破口,聚焦脐橙种植、贮藏、保鲜、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大力发展脐橙精深加工,建成脐橙加工产业园,引育汇源集团等脐橙加工企业29家,布设脐橙商品化处理生产线30条,成功开发脐橙酒、脐橙糕、脐橙酥、脐橙蜂蜜、脐橙花茶等深加工产品30余种,年加工脐橙达10万吨、产值超5亿元,脐橙产业附加值持续提升。建成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脐橙电子交易集散中心、电商企业孵化中心,与京东等电商企业联合拓市,构建奉节脐橙数字营销体系,培育直播团队100余个、网店2万余家,直销30余个省市,年均电子商务交易额超9亿元。
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着奉节脐橙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目前,全县脐橙种植面积达38.3万亩,年产量50.7万吨,综合产值突破65亿元,奉节脐橙品牌价值达381.7亿元,带动30万果农户均年收入3.5万余元,创造了“一棵树致富30万人”的产业奇迹,成为全国脐橙单产第一县。
在奉节,以全链条建设带动特色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案例不止脐橙。比如,引进禾丰1000万只肉兔产业项目,构建集育种、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推出“奉节肉兔”品牌。去年,全县肉兔产业实现综合产值8亿元,农户总收益超过2亿元,为全县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与成都中医药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合作,一体推进基础研究、基地建设、主体培育和品牌营销,全力推动中药材精深加工,做强“致富良药”。
未来,奉节将继续用好“土”资源、放大“特”优势、提升“产”效益,持续壮大脐橙、肉兔、生猪、中药材等全产业链,加快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力争到2027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26亿元,讲述更多“一方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乡村振兴新故事。
诗、橙、远方同入画 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奉节古称夔州,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再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千百年来,李白、杜甫、刘禹锡等诗词名家在此留下众多千古名篇,奉节也有了“中华诗城”的美誉。
文脉悠悠,吸引着众多游客。白帝镇石庙村位于长江三峡瞿塘峡口,距白帝城风景区17公里,坐拥“三峡之巅”金字招牌,成为众多“驴友”的集散地。走进石庙村,古朴的建筑依山而建,与青山交相辉映。在院子里围炉煮茶,到果园里采摘葡萄、脐橙,沉浸式体验“世外桃源”,让众多游客流连忘返。
据介绍,石庙村立足“大景区打造小园区”,建成瞿塘漫屋、瞿塘灶屋、山巅小院、山外来客等特色民宿38家,三峡之巅葡萄观光采摘园、瞿塘杜甫果园等田园综合体2000余亩。去年,该村旅游收入达1000万元,集体经济经营收入256余万元,经营收益20万以上,实现了“小山村、大变样”,让群众端着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
石庙村的新变化是奉节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奉节立足丰富的文化资源、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产业布局,以文化塑造旅游生产力,以旅游提升文化影响力,着力打造文旅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深化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深掘文化内涵,打造“诗橙奉节”文化品牌,增强产业软实力。建成“诗橙小镇”5个,研发、丰富脐橙文创产品22个,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文化”的转变。投入9000余万元建成诗橙远方中国三峡研学(奉节)大本营和脐橙博物馆,利用“物联网+AI”等科技手段,以“史实叙事+实物模型+真实场景”等方式,将脐橙文化融入研学旅游产业,打造脐橙工坊等研学空间18个。截至目前,已接待中小学生5万人次、游客6万人次。
强化以橙招商、以橙创业、以橙筑景,拓展富民新路径。打造柑橘博览馆、脐橙母本园,探索“脐橙+旅游”等融合模式,联动发展橙果采摘、橙景观赏、橙园火锅等新业态20余个,打造脐橙主题公园、采摘体验园等26个,创成3A级景区标准以上的“橙旅”融合示范点9个,培育“橙家乐”500余家,年均接待游客50万人次,带动5万余名群众吃上“旅游饭”。
从大坝村打造“花果同树”的旅游打卡景点,到兴隆镇大力培育高山避暑康养经济,再到鹤峰乡推广休闲农业园,奉节凭借愈发创新化和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供给,先后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县、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特色品牌“百强区县”。
既富了口袋又美了生态 探索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新实践
在草堂镇欧营村夔州兔业养殖场大门不远处,立有“奉节脐橙种养循环示范园”的标牌。兔场所产生的粪污,在这里变废为宝,成为脐橙果树的养料。
“太难得了,这些果树居然结出了果实。”当地的果园业主王洪均介绍,自己承包下这片闲置土地,用兔场的粪污作为有机肥,忙活大半年后,移栽的果树居然长出果实。
“兔粪有机肥作为底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柑橘等种植物的产量,更能提升品质,让口感更好、营养更丰富。”夔州兔业相关负责人说。
一边是年产量超过1万吨的脐橙产业,一边是“蹦”出数万只的肉兔产业,欧营村通过创新种养循环模式,既减少了污染问题,又增加了生态收益,实现“含金量”“含绿量”双提升。
奉节地处长江三峡库区腹心,是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要关口。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后,金山银山如何反哺绿水青山?生态这碗饭怎么吃得长久?奉节的思考和探索从未停止。
近年来,奉节深刻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积极探索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的良性循环机制。一方面,健全完善脐橙产区畜禽粪污和秸秆堆肥还田关键技术标准体系,集成运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标准化种植技术。以大坝村为例,通过推广果园生草栽培等绿色标准化种植,当地果园每亩可以少施用化肥50公斤,降低200元成本,优质果率提高到80%以上。
另一方面,加力农村“污水、厕所、垃圾”三大革命,加大农村“五网”维护力度,片区化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截至目前,奉节建成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2个,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0个、美丽宜居乡村19个、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1个、巴渝和美乡村示范村3个。
“在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的同时,我们把生态价值转化得来的资金,再投入到持续改善绿水青山当中去,实现‘含金量’‘含绿量’协同发展。”奉节县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全县将奋力走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奉节路径,以一域之光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添彩助力。(王琳琳 孔德虎 刘聪 图片除署名外由奉节县委宣传部提供)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